颖上书局,诞生于元和三年(808年)。
时值彰义节度使吴少阳叛乱前夕,苏氏因拒绝为叛军提供粮草,祖坟被掘,祖宅遭焚。
当时仅有清风私塾,尚未建清风书院,苏氏累世藏书尽毁于火。
致仕官员苏宏(时任太子宾客)辞官归乡,变卖田产组建书局,从河南道、山东道收购科举经籍,雇工匠雕刻木版,专印《礼记》《论语》等教辅书。
百年间,书局历经宪宗、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六代,至乾符五年(878年)已成为豫东最大书肆。业务扩展为三类:
1.?科举教辅(《五经正义》注疏、策论范文)
2.?文人别集(韩愈、柳宗元文集及本地士人诗集)
3.?通俗读物(变文讲唱底本、《伍子胥变文》《秋胡变文》等戏曲话本)
至广明元年(880)前后,因洛阳书商偷印《长恨歌传奇》获利巨万,颖上书局亦暗中雕版印制黄色小说……
“不过雕几个断句符号,你竟要加这么多钱?”李佑拍着案几,指节叩得黄梨木桌咚咚响。
书局掌柜苏豫轻笑道:“只雕几个?一篇可有好几十个呢!”
李佑指着桌上两张稿纸,认真争辩:“苏掌柜,咱们扪心自问。是只有断句符的读着方便,还是加上逗号、冒号的读着方便?”
“都方便。”苏豫道。
“同一本小说,两种断句符号,你会买哪种?”李佑追问。
苏豫含糊道:“都行。”
李佑气极反笑:“好,颖上也不止你一家书局,我这便拿到别家去印。等人家印完,断句符的活字留着,还能再印其他书。”
苏豫忙伸手阻拦:“别急着走啊,谈生意哪能三言两语说完?”
书局掌柜苏豫捻着山羊胡道:“李公子可知,刻工雕一块三寸见方的枣木版,需三日功夫?你这篇小说三十余页,每页加十个符号,便是三百处刀刻,费时费料……”
“新增的断句符,不该我出钱,”李佑坚持道,“谈得成就谈,谈不成就一拍两散。”
苏豫早知王记与自家竞争激烈,又看少年态度强硬,只得松口:“罢了,断句符号随正文雕版,不另收钱。
唐末出版业兴盛,除印刷技术进步外,“宋体字”(时称“印刷体”)的成熟亦功不可没,其特适活字印刷。
洛阳甚至出现彩色套印技术,同一页纸可印数色,还能附插图。
唐末印刷品,尤其通俗读物,多有断句符号,不过通常仅一个黑点,兼作逗号、句号。
李佑要求新增的标点不多,逗号、句号、冒号、引号而已,只为让底层大众看书更轻松。
又过半月,《李氏旬刊》第一期终成。
总裁:李佑。
副总裁:张守义。
主笔:李佑、张守义。
编校:张守义、林渊、苏元德。
第一版块:李子曰。
第二版块:黄巢论。
第三版块:古文选刊。
第四版块:诗词鉴赏。
第五版块:戏曲话本。
第六版块:小说连载。
第七版块:大食数学。(前几期暂不印,启动经费不足,数学符号需加钱)
……乾符五年,十月初一。
鼎盛楼。
苏元禄带着一位儒士,在二楼选雅间,笑道:“龙如,你初来乍到,带你尝尝颖上的新菜。”
“有劳山长破费。”郑仲夔拱手道。
郑仲夔,字龙如,信州人。自幼丧父,由兄长抚育成人。
此人虽连举人未中,却有“才绝一世,博学多闻”之誉,已出版《清言》《耳新》《偶记》《隽区》等书。
《清言》又名《兰畹居清言》,堪称唐代版《世说新语》。
其余书籍多为随笔小说,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学、艺术、风俗。史上,《偶记》《隽区》还曾被朝廷列为禁书。
这几年,苏元禄一直在整顿书院,使清风山学风大为改观。
他还延请名师执教,郑仲夔已是第三位,苏元禄写了十多封信才将其请来。
酒菜上桌。
苏元禄介绍道:“这是红油鸡,鲜辣爽口。这是李氏肘子(苏轼:李佑不要脸),肥而不腻。都是鼎盛楼的新菜,龙如且尝尝。”
郑仲夔夹了块肘肉,细嚼慢品,赞叹不已:“此乃人间美味!”
苏元禄推开靠过道的窗户,笑道:“鼎盛楼换了个戏班子,唱腔堪称一绝,龙如可边享美食,边听戏曲佐酒。”
“山长如此厚待,晚生实在惶恐。”郑仲夔忙道。
苏元禄道:“龙如才名远播,广信府谁人不知?书院教务,还望多费心。”
“定当全力以赴。”郑仲夔应道。
突然,外面传来苏爽的声音:“肃静,肃静,今日戏班开演前,先由我来说段传奇故事。”
“不听说书,快让戏班上台!”
“你是谁啊?毛都没长齐,赶紧回家吃奶去!”
“快滚,快滚!”
“……”
苏元禄赶忙关上窗户,噪音顿时小了大半,笑道:“吃菜,别管他。”
此时,苏爽站在戏台上,手里提着纸筒大喇叭,满脸尴尬,根本开不了口。
李佑只得自己上台,夺过喇叭喊:“喂,喂,喂……”食客见又上来一人,吵闹声稍减,都好奇李佑要做什么。
李佑趁机喊道:“红油鸡、李氏肘子,都是在下祖传菜品。各位说说,这两道菜可好吃?”
“好吃!”
“哟,原来是厨房里的小师傅。”
“你祖上是不是御厨?”
“……”
话题一下转到吃的上。
李佑举着大喇叭接着喊:“大家安静,好好听完故事,明天就能吃第三道新菜。好不好?”
“好!”
许多食客齐声欢笑。
李佑把大喇叭交给苏爽:“开始吧。”苏爽毕竟是半路出家,嗓子没练过,在大场合说书得借助喇叭。他抬手示意大家安静:“这段故事,发生在一个遥远的国度。话说那钱塘江边,有个牛家村……”
渐渐的,噪音越来越小,食客们都沉浸其中。
甚至有人吃完了还不肯走,坐着继续听。
讲到齐国在汉国杀人,汉国官兵竟帮忙,听众义愤填膺,拍桌大骂汉国皇帝昏君。
讲到丘处机斩杀贪官、金兵,听众纷纷喝彩叫好。
接着,苏爽来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还有呢?”
“这就不讲了?”
“小兄弟,再来一段!”
“……”
尼玛,这断章简直缺德。
两位忠良之后,一个被齐兵杀死,另一个生死未卜。他们的妻子有孕在身,一个好像被救了,可谁救的?另一个怎样,孩子能否保住?
戛然而止,不干人事!
苏爽拿出一本《李氏旬刊》,笑道:“诸位若想知后事,可买这本书,每册只要一文钱。”
会昌、大中年间,因活字印刷术尚为发明,所以书价昂贵,一套《李商隐诗集》值四贯钱。
咸通时期,书价降了不少,一套《封神演义》值两贯钱。
乾符年间,印刷术更发达,出版社增多,书价持续下降。
李佑这《李氏旬刊》用相对廉价的纸张,又紧挨造纸产地,卖得很便宜了……直白说,大概等于一斤鸡肉钱。
能在鼎盛楼吃饭的,不缺这一斤鸡肉钱。
虽不满,但想知后续,当场就有十多人买杂志。
然后,他们破口大骂……
他们是买小说看的,到手却发现,只有三分之一是小说,前面都是什么玩意儿?
“退钱!”
“退钱!”
李佑冲上戏台,吼得比消费者还响:“谁再乱叫,老子就不往下写了,今后也不出新菜了!”
众人无语,忽略前面内容,直接翻到后面看小说。
酒楼伙计给二楼雅间上菜,怀里都揣着杂志。
一个伙计进屋添酒,问道:“苏老爷,这位先生,可想买旬刊?诗词散文、戏曲小说,啥都有,好看得很。”
“拿来看看。”郑仲夔微笑道。
伙计赶忙递上《李氏旬刊》,郑仲夔没急着给钱,先翻开浏览。
扉页无创刊词,直接是本期目录。
第一版块《李子曰》,作者李子曰,文章标题:《天下之人,生而平等》。郑仲夔眼皮一跳,忙看正文:
“……一曰,男女平等……二曰,百业平等……三曰,良贱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