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树梢,斑驳地洒在中缅边境的指挥部外。候祥拿着团座周剑锋发来的电报,像只猴子一样奔跑出去,他的身影在光影中穿梭,带着一股子说不出的轻快。他的脚步声在土路的营地中回荡,引来了兄弟们一阵欢声笑语。
“啥好事儿啊,跑得这么欢实?”一个老兵笑着扯住候祥问道。
“咱团座来电报啦,要咱们去南洋婆罗洲干仗去,还说张强那小子也过来接咱们!”候祥兴奋得脸都红扑扑的,边说边挥舞着手中的电报。
众人一听,欢呼声更高了。这时,角落里一直默默擦拭枪支的老郑抬起头来,眼神中透着谨慎:“这节骨眼儿上,会不会有诈?咱可得小心缅甸人使坏,骗咱们出去。”
候祥挠挠头,刚要说话,连长梁一刀从帐篷里大步流星地走了出来:“老郑说得没错,大家还是要保持警惕。不过,既然是团座的消息,那基本不会有错。今天大家辛苦,今天晚上加菜!”
战士们又是一阵欢呼雀跃。炊事班的几个兄弟立刻忙碌起来,到附近村子里换些食材。而其他战士则开始整理军备上马车和三辆卡车(马车和卡车是抢缅甸人的)好运走。
尽管欢声笑语不断,但每个人心中都清楚,战争的阴影始终笼罩着在这群老兵身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警惕。
罗文站在门口,看着候祥的背影,不禁摇了摇头:“这猴子!都这么些年了,还是这么跳脱!”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笑意,但更多的是对战友的深厚情感。
“咯咯咯!文哥!你也别说了!你不也是一样吗?”刘灿(参谋长刘敏的妹妹,也是罗文的妻子)的声音从屋内传来,带着一丝调侃。
“哎呀!灿儿!您也跟着学坏了!我要找征儿评理去!”罗文装着要找儿子罗远征去评理,但是他回头一看妻子,那眼神仿佛在说:“你去吧!我怕你啊!”两人对视一会儿,罗文就败下阵来,“灿儿!征儿这兔崽子跑哪儿去了?”
刘灿笑了一下,指着候祥跑去的方向:“那儿!你宝贝儿子在那群憨货里,听他的叔伯们吹牛逼呢!”
“啊!这臭小子好的不学!天天到处溜达,这才三岁半啊!长大了,那还得了!”罗文说完,便朝着那个方向走去,想听听大伙说什么。
他刚走近,就听到一阵欢声笑语。小罗征被一群老兵围在中间,他们轮流逗他,陪他玩、打闹。小罗征虽然年纪小,但在这帮老兵的熏陶下,已经学会了几分他们的豪爽和直率。
候祥最喜欢打趣这个小侄子:“征儿!你都三岁半了!有啥本事?要不要你猴叔教你几招看家本领!”
听到这,小罗远征则昂首挺胸抬头看着北方,他的小脸上写满了坚定:“本将罗远征!表字:屠倭!不杀倭寇七千万!此生决不回金陵!”他的声音虽然稚嫩,但每个字都像是铁锤一般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
因为他的母亲与舅舅刘敏是在金陵灾难中逃出来的,所以他从小就被母亲告诫戒勿忘国耻、家恨。小罗远征的这番话,虽然出自一个三岁半的孩子之口,但却让在场的每个人都感到了一种深深的震撼。
众人沉默片刻后,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候祥更是一把抱起小罗远征,兴奋地转着圈,“好小子,有志气!不愧是咱远征军的后辈!”
这时,罗文走上前来,眼中满是欣慰与自豪,他轻轻摸了摸儿子的头,说道:“征儿,这可是你立下的誓言,以后不管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不可忘记今日之言。”小罗远征眨着大眼睛,用力地点了点头,“爹,我记住了!”
听到自己儿子的志向时,双眼通红。罗文的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为儿子的志气感到骄傲,但同时也为他的早熟感到一丝心疼。
刘灿的眼中也闪烁着泪花,她紧紧握住罗文的手,两人的目光中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过去的哀思。
“征儿,你……你真的懂这些话的意思吗?”罗文的声音有些颤抖,他蹲下身,与儿子的视线平齐。
小罗远征点了点头,他的小脸上写满了认真:“爹,娘说过,我们是抗日军人的后代,我们要记住那些坏人对我们做过的事。我长大了,要像爹娘一样,保护我们的家,保护我们的国家。”
罗文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紧紧抱住儿子,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好,爹相信你,你一定会成为我们的骄傲。”
周围的老兵们也被这场景感动,他们围了上来,纷纷拍着小罗远征的头,鼓励他,祝福他。他们知道,这个孩子虽然年幼,但他的心中已经有了一颗坚强的种子,这颗种子将在未来的岁月中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阳光洒在这群人的身上,他们的笑声和谈话声在营地的上空回荡。在这个小小的指挥部外,他们共同见证了一个小男孩的成长,也共同期待着一个国家的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