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专家小声提醒:“方司长,这需要走组织程序……”
方明一挥手:“特事特办!我回去就向部里打报告!”
宋嘉和邓泰交换了一个眼神,脸上都带着笑意。
她上前一步,诚恳地说道:“方司长,我并不是农业部的干事,我的本职工作是一名医生,恐怕难以胜任技术负责人的职务。”
她转向站在人群边缘的刘技术员:“县农业部的刘技术员一直协助我的实验工作,对这项技术也很熟悉,他完全能胜任技术负责人的工作。”
方明这才想起昨晚在牛棚时,老领导确实提起过自己的肺炎是被她治好的。
他不好强人所难,只得点头:“那就按宋同志说的办。”
“还有水培技术……”宋嘉继续道:“虽然目前水培技术还不够成熟,但正因如此,才更需要各位专家一起攻坚克难!”
“我们不能因为几次失败就止步不前!只要我们一起努力,这项技术迟早能让国内所有盐碱地变成良田!到那时,咱们中国的农业不仅要自给自足,更要超越那些发达国家!让他们看看,什么是华国智慧,什么是华国速度!”
她的话像一簇火苗,瞬间点燃了在场每个人的热情。
方明不禁想起年轻时在苏联留学时受到的冷眼,眼眶微微发热。
“说得好!”
“对!不能让外国人看扁了!”
“咱们中国人自己搞出来的技术,一定要搞成!”
王专家抹了把发红的眼睛,对方明说:“方司长,这个项目,我跟定了!”
方明点头:“水培技术能在现有条件下取得突破已是不易,那就再成立一个水培技术联合研究小组,咱们共同完善这项技术。”
宋嘉见氛围烘到位,便又道:“方司长,其实我能想到低温盐碱水培,是受一位前辈的启发。”
她将方明引到一旁,斟酌道:“那位前辈本是农大的高材生,只是……只是因时局原因,现在被下放在木兰县。如果能把他调到奉池县来参与劳动,共同研究,我相信这项技术一定能更快突破!”
方明意味深长地看着宋嘉。
若不是昨夜在牛棚遇见过她,他几乎要相信这番说辞了。
他心知肚明,宋嘉才是真正的技术研发者,提出调人不过是想帮那人改善处境。
想到老领导的嘱托,又考虑到只是调动而非平反……
方明沉吟片刻,微微颔首:“木兰县和奉池县同属一个地区,人员调动……确实可以酌情考虑。”
他故意提高声音,“既然是技术骨干,自然要人尽其才,我会向上面申请。”
宋嘉有些惊讶,没想到方明这么痛快就答应了。
她原本还准备用其他农业技术来贿赂呢。
想到昨晚的牛棚,宋嘉明白,方明是因为孔家人的缘故才会答应的这么爽快。
她当即表示,“方司长放心,牛棚那边……我会常去看看。”
方明目光一凝,随即会意地颔首。
两人目光相接的刹那,都从对方眼里读懂了未尽之言,这既是承诺,也是默契。
—
腊月二十六。
山上传下好消息,经过工兵连一个星期的排雷作业,那黑鸦巢洞口的炸弹,终于被彻底清理干净。
随着军huo库厚重的铁门缓缓拉开,积压了几十年的陈旧火药味扑面而来。
三万支裹着油纸的三八大盖、上千挺机枪、数十门火炮,以及成箱弹药和毒气弹,在尘封数十年后重见天日。
这两日,军方正忙碌着搬运军火,沈望川没再来消息。
宋嘉算着,按照这样的进度,等所有军火运出,再返回军区领军功,怎么也得年后了。
看来,宋父宋母和乔伯伯,还是没能赶在年前调过来。
宋嘉心里有些遗憾,还以为能过个团圆年呢。
腊月二十七。
京市的专家们启程返京,宋嘉特意去送了,还给每人都准备了一小份特产。
过年嘛,图个喜庆。
回到家,她便和秦素芝一起忙着处理之前捞的鱼。
一部分用粗盐细细揉搓,码放在陶缸里腌制,之后再熏干,做成熏鱼。
等大伯母回皖省时,让她带些回去。
另一部分,切成鱼段,裹上面粉,放入滚烫的油锅里炸。
炸好放着,随时都能吃,还能让沈望川带些回部队吃。
剩下的鱼,她们留了几条新鲜的冻在院子里,准备年三十吃。
最后还剩下一些,刚好王秀兰前两日送来一瓶甜酒糟,宋嘉就准备用甜酒糟,做成酒酿鱼。
正忙活着,就听一阵汽车引擎的轰鸣声由远及近。
宋嘉以为是沈望川回来了,出门去迎,却看到一辆小皮卡车,径直朝后山的牛棚开去。
她的心猛地提到嗓子眼,躲在院门口,大气都不敢出。
皮卡车最终在牛棚前停下。
她看见车门被粗暴地推开——
一个身形略显消瘦的男人被推搡着下了车,他身上穿的粗布棉袄打满补丁,衣服沾满了泥土,但宋嘉一眼就认出,那衣服是她做的。
是他们,真的是他们!
陆淑容随后也被带下车,她比记忆中瘦了许多,怀里紧紧抱着一个布包袱,下车时踉跄了一下,被宋父及时扶住。
乔振国最后下车,眼镜腿用麻绳缠着,精神状态看起来比上次好。
革委会的人把行李往地上一扔,指着三人鼻子不知在说什么,但肯定不是什么好话。
说完,他们转身上车,扬长而去。
宋嘉死死咬住下唇,眼眶发热。
她多想冲过去,可现在大白天的,周围说不定就有眼睛盯着。
她只能眼睁睁看着父母和乔伯伯被孔俊豪迎进牛棚,那扇破旧的木门“吱呀”一声关上,隔绝了她的视线。
回到厨房,秦素芝问:“是老三回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