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的盛京城外,数百门榴弹炮在晨雾中排成森然阵列,阴森森地凝视着城头。
炮手们沉默地调整着射角,黄铜炮弹在晨光下泛着冷芒,仿佛死神的瞳孔。
朱由检立于观测高台,凛冽的晨风裹挟着寒意,望远镜的镜片上凝结着寒露。
“陛下,四门炮群已就位,请您下令。”
朱全恭敬禀道。
朱由检语气淡然道:“朱全,你是主将,命令你下,禀报朕干嘛?朕只是和洪爱卿来看个热闹。”
“传令,四门同时炮击。”
朱全领命,声如洪钟。
刹那间,大地震颤。
东门阵地的一百多门重炮率先怒吼,炮口风暴卷起的尘土遮天蔽日,形成一道厚重的黄色幕墙。
紧接着南、西、北三面炮群相继轰鸣,盛京城在爆炸声中剧烈颤抖,仿佛一叶在惊涛骇浪中飘摇的孤舟。
德胜门的箭楼被一发高爆弹直接命中,雕梁画栋的城楼像积木般坍塌,藏身其中的弓箭手还来不及发出惨叫,便随着碎木砖石从高空坠落,摔得血肉模糊。
多铎在崇政殿前踉跄站稳,飞溅的瓦砾在他脸上划出血痕。
透过弥漫的硝烟,他看见四面城墙同时腾起数十道烟柱。
“明军这是要将整座城池夷为平地?”
多铎心中大骇。
“禀王爷,大事不好,东城墙出现裂······”
传令兵的声音被新一轮齐射吞没。
多铎抹去耳际鲜血,举起望远镜,映出的却是东直门的惨状:包砖城墙在榴弹炮持续轰击下,如酥饼般剥落,露出里面夯土的芯子。
一发幸运的炮弹穿过垛口,射入瓮城,瞬间将囤积的火药桶引爆。
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中,守军的残肢伴着铁甲碎片冲天而起,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凄厉的弧线。
持续半个时辰的炮击停歇时,盛京四门城墙已面目全非,如被巨兽啃噬过的骸骨。
朝阳门整个瓮城消失不见,仅剩几根焦黑的木柱,歪斜地插在废墟里,仿佛在诉说着战争的残酷。
安定门城墙塌出三个十余丈宽的缺口,裸露的夯土断面还在簌簌落灰,如同受伤的巨兽在喘息。
“快,堵上缺口!”
多铎声嘶力竭地怒吼,腰刀劈开浓烟,率先冲向城墙。
镶白旗残部踩着同袍的尸体冲上残垣,却惊恐地发现,明军的马克沁机枪早已封锁了每处通道。
安定门缺口处,十挺重机枪呈扇形分布,冷却水筒蒸腾的白雾里,黄铜弹壳如流水般从抛壳窗涌出。
“哒哒哒哒哒······”
射击声如死神的鼓点,弹幕扫过冲过来的清军,前排的巴牙喇兵瞬间被打成筛子,鲜血如喷泉般四处飞溅。
有个白甲兵举着包铁盾牌冲在最前,子弹却像撕纸般穿透盾面,将他持盾的左臂齐肩打断。
第二梭子弹接踵而至,他的胸甲在火星四溅中炸开,后背喷出混着骨渣的血雾,整个人如断线的风筝般倒飞出去。
多铎亲眼看着自己的戈什哈被机枪子弹腰斩。
那个十七岁的少年上半身还在爬行,肠子却已拖出三丈远,在地上留下一道触目惊心的血痕。
他红着眼夺过火绳枪,却在瞄准时被一发流弹击碎锁骨——明军的散兵线已经推进到二百步内,毛瑟步枪的弹雨精准点杀着每个露头的守军。
“退回去,和明军巷战。”
多铎当机立断,声音中带着不甘与绝望。
当明军步兵冲入正阳门大街时,最后的炼狱开始了。
镶红旗残部把佛郎机炮架在户部门口的石狮后,霰弹横扫街道,将冲锋的明军先锋连人带甲打成血葫芦。
但下一秒,三发掷弹筒炮弹就落在炮位周围,操炮的包衣们被冲击波掀飞,撞在照壁上,瞬间化作血肉模糊的挂画。
胡同里爆发着最原始、最惨烈的厮杀。
某个镶蓝旗佐领带着十余名死士埋伏在米铺阁楼,用渔网罩住经过的明军小队,随即跳下用解骨刀割喉。
但很快,一束手榴弹从窗口投入,整栋木楼在爆炸中化作火炬。
惨叫声与爆炸声交织在一起,令人毛骨悚然。
多铎退守到钟鼓楼时,身边只剩三十余亲兵。
他们用桌椅堆成街垒,火铳架在更鼓上射击。
明军的进攻突然停滞,取而代之的是两门掷弹筒。
“轰!”
“轰!”
两声巨响,就将街垒炸得支离破碎。
“大清的爷们儿,死也得咬下块肉来!”
多铎突然站起来,拎起火铳疯狂乱射,眼中满是绝望。
“砰!砰!砰······”
密集的步枪声响起,多铎被数颗子弹打中,从钟鼓楼坠落。
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眼中还映着盛京的熊熊烈火。
巷角处,十几个包衣跪地求饶,被明军用刺刀赶进燃烧的粮仓,凄厉的哭喊声很快被大火吞噬。
某个未死的白甲兵拖着断腿爬行,身后留下蜿蜒血痕,直到被巡逻骑兵一枪托砸碎天灵盖。
此时的盛京,已无完瓦,到处是残垣断壁,尸横遍野,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血腥味与硝烟味。
······
“陛下,皇太极······跑了。”
朱全前来禀报。
“无妨。”
朱由检摆摆手,语气平静道,“他跑到赫图阿拉,让杨国柱好好招待。”
他望向北方天际,那里有寒鸦在盘旋,发出凄厉的叫声。
“传令在盛京休整两日,然后平推过去······犁庭扫穴。”
······
杨国柱站在辽阳城头远眺。
他已经按计划拿下黑山、台安、鞍山、辽阳。
随后他将分兵两路。
南下控制丹东鸭绿江口,阻断清军入朝鲜之路。
东进沿太子河谷攻占连山关,焚烧赫图阿拉外围密林,然后快速攻占赫图阿拉,夷平女真祖地。
有了这些武器,别说是打建奴,就算打下全世界,也不在话下。
“传令,迅速清扫城内残敌,但有窝藏八旗兵的人家,都当做敌人处置。”
杨国柱下令道,“明日修整,后天出发。咱们去捣建奴的老巢去。”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