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厅内,烛火摇曳,映照出一张张或惊惶或肃穆的面孔。
五十七名边军将领五花大绑跪在大厅中央,他们的铠甲已被卸下,只穿着单薄的中衣,额头上却渗出细密的汗珠。
洪承畴站在皇帝身侧,眼角余光扫过那些熟悉的面孔——吴三桂、祖大寿、马科、王朴、夏承德……这些都是手握重兵的边将,此刻却如待宰的羔羊般跪伏在地。
震惊之余,他对这位往日被认为刚愎自用的皇帝,又生出几分由衷的佩服。
“陛下这雷霆手段,当真是太祖再世啊!借机诛奸整编边军,然后在各个要位上安插自己的亲信。以后哪还有私兵,都是忠于朝廷的兵。”
洪承畴心中暗叹,面上却不露分毫。
他偷眼看向端坐在太师椅上的朱由检,只见皇帝面沉如水,唯有那双泛着寒星的眼睛,似能洞悉一切。
厅内静得可怕,只能听见粗重的呼吸声和铠甲轻微的碰撞声。
祖大寿挣扎着想要起身,却被身后的护卫一脚踹在膝窝,又重重跪了回去:“陛下明鉴!臣确实纵容麾下将领胡闹,可臣镇守边关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
“祖大寿,你把密谋投敌叫胡闹?”
朱由检被逗笑了,拿出一叠文书甩在地上,“这就是你们的苦劳!与皇太极暗中往来书信,谎报斩获清军首级数目,虚报兵员吃空饷。”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朕的边关,就是被你们这些蛀虫啃食得千疮百孔!”
早在派五千骑兵和炮兵援助锦州时,朱由检就在其中夹杂了不少谛听署的情报员,所以才有今天的录音和其他罪证。
“还有,朕派来送粮草的队伍前脚走,后脚就有人从总兵府出去,给多尔衮送情报。怪不得你只要苦劳,功劳全到后金那儿了。”
章度说的那些话,自然是朱由检授意。
目的就是让锦州的叛徒给皇太极送情报,让他们知道皇帝来了锦州,现在弹粮奇缺,正是清军反攻的好时机。
这时,厅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传令兵满头大汗地冲了进来,单膝跪地:“报——宁远军抗旨不遵,撕毁陛下手谕,公然造反。已与前去的五百京营战士交战。”
此言一出,跪地的将领中有人眼中闪过希冀的光芒。
吴三桂更是挺直了腰板,脸上浮现出得意的神色。
洪承畴心头一紧,下意识看向皇帝,却见朱由检神色丝毫未变,只是轻轻“哦”了一声。
“战况如何?”朱由检的声音平静得可怕。
“回陛下,五百京营将士已镇压叛乱,击毙郭云龙、高得捷、孙文焕等叛将,宁远军死伤两千余人,余者皆降。”
“什么?”
吴三桂失声叫道,“五百对九千?这怎么可能!”
朱由检缓缓起身,踱步到吴三桂面前,露出一个不带温度的笑容:“吴三桂,这就是你带出来的兵?只知有吴三桂,不知有朕?连朕的手谕都敢踩在脚下?”
他猛地提高声调,“都兵戈相向了,你还敢说没有反意?”
吴三桂面色惨白,嘴唇颤抖着却说不出话来。
他身后的将领们更是面如土色,有几个甚至瘫软在地,裤裆处洇出深色的水渍。
洪承畴看着这一幕,心中既惊且佩。
五百京营击败九千宁远军,这战力差距简直骇人听闻。
他悄悄打量着皇帝挺拔的背影,忽然意识到,这位被文官们诟病为“刚愎自用”的帝王,不知何时已经脱胎换骨。
“全部拖出去,在南门吊桥前枪决。”
朱由检的声音冷硬如铁,“让城外驻军的将士们都看清楚,通敌卖国、杀良冒功、克扣军饷是什么下场!”
“陛下!”
洪承畴下意识出声,却在皇帝凌厉的目光中噤声。
他这才明白,自己也不过是皇帝整肃边军的一枚棋子。
但奇怪的是,他心中竟无多少怨怼,反而升起一股莫名的期待——或许,跟着这样的皇帝,大明真有中兴之望。
马科等人纷纷求饶:“陛下,臣等有错在先,但罪不至死,求陛下开恩······”
“通敌卖国、谎报军功、克扣军饷,哪一条不够砍你们的脑袋?”
朱由检声音不大,却如寒冰般刺入每个人心底。
吴三桂突然嘶吼着:“朱由检!兔死狗烹,鸟尽弓藏!没有我们,谁来替你守这江山······”
一名护卫毫不留情地用刀柄砸在他嘴上,顿时鲜血迸溅,几颗牙齿落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五十七名将领被如死狗般拖出议事厅。
······
锦州城吊桥前,五十七人排成一列。
城外驻军的将士们远远观望,议论纷纷。
朱由检特意命人打开城门,让所有人都能看清这一幕。
“跪!”
随着一声令下,五十七人被迫跪下。
吴三桂仍在挣扎,被两名力士死死按住。
他的眼神从愤怒到绝望,最后只剩下空洞的恐惧。
“预备······”
五十名枪手列队上前,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昔日的将军们。
王朴突然嚎啕大哭:“陛下饶命啊!臣知错了!”
其他人也有样学样,哭喊声此起彼伏。
唯有祖大寿挺直腰杆,闭目待死,倒显出几分大将风骨。
\"放!\"
震耳欲聋的枪声在锦州城头回荡,硝烟弥漫。
五十七具尸体几乎同时向前扑倒,鲜血很快染红了吊桥前的土地。
吴三桂的尸体抽搐了几下才彻底不动,他的眼睛瞪得极大,似乎至死都不敢相信自己会落得如此下场。
朱由检站在城楼上,冷眼旁观这一切。
他转身对身边的洪承畴道:“把他们的罪状印刷成册,发到各营。让将士们都看看,这些蛀虫是如何吸食他们的血肉的。”
洪承畴躬身应是,心中却掀起惊涛骇浪。
他从未见过如此杀伐决断的朱由检,那眼神中的冷酷与果决,让他想起史书中记载的明太祖朱元璋。
当夜,各营将士都收到了印有将领罪行的文书。
火把下,识字的大声念给同袍们听。
士兵们越听越愤怒,有人狠狠将文书摔在地上:“他娘的!老子在前线拼命,这些狗官却在后面喝兵血!”
“陛下杀得好!”
另一名老兵热泪盈眶,“终于有人为我们这些大头兵做主了!”
“陛下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