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一个月,宁烈的生活变得异常忙碌。
白天,他要处理兵部的日常事务,监督五牙大舰的建造进度,还要应付朝中各方势力的拉拢;夜晚,则要统筹宁钩的运作,分析各种情报,定期向女帝汇报。
这一日清晨,宁烈刚刚用完早膳,刘谨便匆匆来报:“大人,有个好消息!五牙大舰的第一批材料已经运到造船厂了!”
宁烈闻言大喜:“真是太好了!这比预计的时间提前了至少半个月。走,随我去看看。”
很快,宁烈便带着几名心腹来到了位于城外的造船厂。
造船厂坐落在一条宽阔的河流旁,占地广阔,工匠们正在忙碌地搬运木材和铁器,场面热火朝天。
工部尚书陈元正在现场指导工作,见宁烈到来,连忙迎上前:“宁大人,您来得正好!我们刚刚收到了第一批上等木材,都是从北境运来的松木,质地坚硬,非常适合造船。”
宁烈仔细检查了木材,满意地点点头:“不错,这批木材确实上乘。不过,五牙大舰的龙骨需要更粗壮的木料,不知可有着落?”
“已经安排人在西境的原始森林中寻找了。”
陈元解释道,“那里有许多百年古松,足以满足我们的需求。”
“很好。”
宁烈又问,“铁器和工匠的情况如何?”
“铁器已经从各处铁矿征集,正在陆续运来。”
陈元答道,“至于工匠,按照您的要求,我们挑选了北玄最好的造船师傅,共有一百二十人。他们都在等待您的指导。”
宁烈点点头:“带我去见见他们吧。”
在一处宽敞的工棚内,一百多名工匠早已等候多时。
他们见到宁烈,纷纷行礼。
“诸位不必多礼。”
宁烈环视众人,“今日召集大家,是为了共同建造一艘前所未有的战舰——五牙大舰!这将是北玄征服南梁的关键武器,意义重大!”
工匠们听闻此言,顿时精神一振。
宁烈取出一卷详细的图纸,展开在众人面前:“这就是五牙大舰的设计图。它比普通战船大三倍,共分五层,可载士兵五百,还能安装十门投石机。最重要的是,它采用了特殊的结构,能够抵御急流和风浪,是攻克长江天险的最佳利器!”
工匠们围着图纸,啧啧称奇。
“宁大人,此舰构造精妙,但制造难度极大啊!”
一位年长的工匠说道,“尤其是这五层船舱的设计,前所未闻!”
宁烈微笑道:“正因为前所未闻,才能出其不意。建造过程中的难题,我会亲自指导解决。另外,为确保万无一失,我们先造一艘小型模型进行测试,然后再建造真正的战舰。”
“遵命!”
陈元应道。
安排完造船事宜,宁烈正准备离开,却见一名兵部的传令兵急匆匆赶来。
“启禀大人,边境传来紧急军报!”
宁烈连忙接过军报,仔细阅读,脸色逐渐变得凝重。
“怎么了,大人?”
刘谨关切地问。
宁烈将军报递给他:“南梁增兵边境,已达十万之众。而且,他们在长江北岸修建的炮台也已完工,隐隐有备战之势。”
“这……”
刘谨面色一变,“难道南梁准备主动挑起战争?”
宁烈沉思片刻:“未必。更可能是防备我们的五牙大舰。不过,此事非同小可,我需立即返回兵部,召集军议。”
回到兵部衙门,宁烈立刻召集了各位将领和参谋,分析南梁的动向。
“依我看,南梁此举显然是针对五牙大舰。”
兵部侍郎高远说道,“他们必定是得到了情报,知道我们正在建造战舰,所以提前做好防备。”
“不错。”
另一位参谋道,“但南梁如此大张旗鼓地增兵,也可能是虚张声势,意在迷惑我们。”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宁烈沉默地听完各方意见,最后道:“诸位所言都有道理。不过,我倾向于认为,南梁此举确是为了防备五牙大舰,但同时也有震慑北玄的意图。”
他站起身,走到悬挂在墙上的地图前:“南梁虽增兵十万,但兵力分散在长江沿岸各处,并非集中于一点。这说明他们的主要目的是防守,而非进攻。”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
高远问道。
宁烈思索片刻:“一方面,要加快五牙大舰的建造速度;另一方面,也要适当增兵边境,以防南梁趁机挑衅。”
“可是,”
一位参谋忧虑道,“边境驻军主要由北王统领,若贸然增兵,恐怕会引起北王的猜疑。”
宁烈点头:“此言有理。因此,增兵之事需慎重。我建议先上奏陛下,由陛下定夺。”
众人纷纷赞同。
不料,当天下午,宁烈便收到了女帝的口谕,命他立即入宫面见。
来到太极殿,宁烈发现不仅有女帝,还有徐谨、韩霄等朝中重臣,以及北王司空烨的使者。
“参见陛下!”
宁烈恭敬行礼。
司空玉神情凝重:“宁爱卿,朕已知晓南梁增兵边境之事。北王使者刚刚送来密报。”
北王使者上前一步:“启禀陛下,据我家王爷的密探回报,南梁不仅增兵十万,还在暗中集结战船,意图渡江偷袭!此外,他们还在边境散布谣言,称宁烈大人通敌卖国,是南梁派来的奸细!”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哗然。
宁烈面色微变,但很快恢复平静:“此乃无稽之谈!臣对陛下忠心耿耿,岂会通敌卖国?”
“宁大人不必激动。”
北王使者连忙说道,“我家王爷对宁大人的忠诚深信不疑,特意派遣下官前来通报,就是希望宁大人能早做防备。”
宁烈心中冷笑,这北王显然别有用心。
散布这样的谣言,无非是想离间他与女帝的关系。
司空玉似乎也看穿了这一点,淡淡道:“宁爱卿的忠诚,朕自有公论。南梁的谣言,不足为惧。”
她转向众臣:“眼下最重要的,是如何应对南梁的挑衅。诸位爱卿有何良策?”
徐谨第一个出列:“陛下,臣以为,应当立即增兵边境,以防南梁轻举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