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杨竞虽然平时行事荒诞不经,但是在治国上,从来都是慎之又慎,不说别的吧,杨竞统治辽藩七年了,几乎都没有杀过几个官员,给了官员们极大的体面。
这也是吴晋等人愿意支持杨竞的原因。其实大梁朝廷不是没有接触过吴晋,吴晋作为辽藩第一文官,永安帝肯定想策反啊。但是吴晋依然现在杨竞这边,就是因为杨竞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在辽藩官员看来,杨竞给他们的俸禄普遍是大梁同级别官员的两倍,加上年节一类的赏赐,甚至能达到三倍。
而且杨竞在官职和爵位上绝不吝啬,该封爵就封爵,该升官就升官,一点都不带差事的。而且杨竞不画大饼,说给是真给。
杨竞唯一让官员们诟病的就是,陛下的思路太活跃了,总能提出不同的政策让大家落实,各位官员就没有休息的时候,不是在处理公务、就是在处理公务的路上。
其实大梁接触吴晋的事,杨竞是隐隐约约有感觉的,但是吴晋本身就是高手,隐藏的极深,杨竞一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证据。
不然杨竞为什么封吴晋为秦国公、崇文殿大学士,内阁首辅,甚至还让皇后吴青阳认吴晋为哥哥,给了吴晋皇亲国戚的身份,不就是为了拉住吴晋吗?
当然了,杨竞在吴晋身边,肯定安插了人手,一旦吴晋反水,那么等待吴晋的只能是突然间的病逝。
好在杨竞各项治理手段都十分的纯熟,在政治上更是有着穿越者的智慧,不然吴晋能不能变节,还真不好说。
除了辽藩的官员,辽藩的百姓是真心支持杨竞的,因为在杨竞的统治之下,他们的生活好过太多了。不仅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的土地,吏治也是相对清明。
杨竞这次推进扫黑除恶行动,就是打击违法乱纪的官僚,让百姓生活更好。勇于公斗而怯于私斗,是杨竞一直想营造的社会风气。
随着宣传司把杨竞的旨意颁布四方,整个辽藩的百姓沸腾了,他们其实只要有口饭吃就行,没想到陛下不仅不让官员欺压他们,连那些地痞流氓都下重手治理,当成是对百姓关怀备至了。
这也是杨竞的手段之一,他是一手抓民心,一手抓官僚集团,不像那位天骄,只在乎民心,而忽略了官员群体,导致最后惨淡收场。
襄平郡太守魏江和工部右侍郎金成吉很快就下狱了,至于具体的罪名,就看秋华的御史台如何罗织了。
辽藩这边一副政通人和的景象,大梁那边则是开始了抄家的进程。大梁的影卫根据永安帝的旨意,查抄了司马贞、王素和赵尔丰的家产。
司马家在江南还是很有钱的,查抄的影卫在司马家仅仅是现银就抄出了80万两,古玩字画折合白银15万两,还抄出了4万亩耕地,折银50万两,总共抄出了财物价值折合白银145万两。
工部尚书司马贞则是被削官为民,赐原籍居住。永安帝大度的给他保留了10亩耕地。
不过查抄赵尔丰的家产却没有得到多少,赵尔丰致仕前是礼部尚书,这些年做的也是清贵的官,并没有什么油水。直到女儿赵姜嫁给齐王以后,齐王才陆续有些赏赐,也不过几千亩的土地。
由于赵尔丰全家早就被军情司接到了辽藩,所以赵家在大梁只剩下些固定资产,折合白银也不过5万两。永安帝知道以后,气的半死,大骂影子工作不力。
至于王素,陇西王家倒是家大业大,不过王家门生故吏也多,永安帝只能将王素免去礼部尚书的官职,没收了王素10万两白银的家产。
主要是王素很多家产已经变卖,去辽藩购买荒地去了,留在大梁的也没多少。即使这样,永安帝免去王素礼部尚书的官职以后,又任命了陇西王氏子弟王曦为刑部尚书,接替司马贞,才堪堪实现。
处理司马贞也是如此,江南士族集体反对处置司马贞。好在有萧太后遇刺,司马婉儿叛逃这件事,永安帝才能推行推行下去。即使这样,永安帝还是提拔了江南孙家出身的孙章为礼部尚书,才堪堪平息物议。
事情就是这样,当年先帝依靠江南士族和陇西贵族的力量推翻了前秦,登上了皇位,就得接受这两地士族的强大。
不像杨竞,辽藩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杨竞带着神策军和边军打下来的,要说军功集团,杨竞就是军功集团最大的头子,加之足够的年轻,才能控制住局面。
总之通过抄家吧,永安帝堪堪弄到了160万两银子,可以支撑3万天雄军打一年的时间。抄家这种事,只能干一次,这次还是依靠萧太后遇刺的契机办成的,萧太后总不能遇刺两回吧?
手里有了银子,永安帝的底气也上来了,立即吩咐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制定作战方案。同时派人快马前去北平,征求英国公李奇的意见。
这次作战,永安帝想以前军大都督衔、天雄军总兵、南安伯朱真为主帅。其实出征突厥最好的人选还是李奇,但是李奇得带着左威卫大军驻守幽州,防备杨竞,所以永安帝才想着让朱真挂帅。不过李奇对突厥作战经验丰富,永安帝才让人征求李奇的意见。
说实话,大梁根本就没有保密制度,永安帝决策后的第十天,杨竞就收到了政保署和军情司各自发来的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