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旅行社的offer在邮箱里闪闪发光,像阿尔卑斯山顶的雪。我反复数着薪资数字的位数,手指在触摸屏上留下汗渍。
\"看这个。\"艾玛把她的手机推过来,屏幕上是上海国际学校的聘用合同,\"他们甚至提供教师公寓。\"
我们坐在外滩的长椅上,黄浦江的游船亮着彩灯驶过。五月的晚风带着江水的气息,吹乱了艾玛的金发。她今天特意涂了我送的那支口红——是奶奶挑的\"凤仙红\"。
\"你怎么想?\"我问,声音比预想的更哑。
艾玛把头发别到耳后,这个动作她紧张时总会做。\"苏黎世的工作很棒,但...\"她停顿了一下,\"我刚刚开始适应这里的教学生活。\"
江对岸的霓虹倒映在她蓝眼睛里,像打翻的颜料盒。我知道她没说完的话:她舍不得那些终于接受她教学法的孩子,舍不得每次进教室时黑板上画的瑞士国旗,舍不得周小林偷偷塞给她的小纸条——\"Frau Schmidt,你让我爱上德语\"。
\"我们可以先接受上海的工作。\"我慢慢地说,\"等积累更多经验再去瑞士?\"
艾玛突然抓住我的手:\"爽朗,看着我。你真的想去瑞士吗?\"
渡轮的汽笛声淹没了我的第一反应。等回声散去,我发现自己说出了从未承认的事实:\"其实...我更喜欢当导游。带团时,我才是完整的自己。\"
艾玛的睫毛颤动了一下:\"就像我在课堂上那样?\"
\"Exactly.\"我脱口而出的英语让她笑了,\"但这份瑞士工作的薪资...\"
\"足够我们十年不工作。\"艾玛接话,然后叹了口气,\"可金钱不该是唯一标准,对吗?\"
我们沉默地看着江水。某个瞬间,我恍惚看见二十年后西装革履的自己,在苏黎世的写字楼里对着阿尔卑斯山喝咖啡,而导游证早已过期。这个画面让我胃部绞痛。
艾玛突然站起来:\"走,我带你去个地方。\"
艾玛带我去了她任教的国际学校。深夜的校园空无一人,她的高跟鞋在走廊上敲出清脆的回响。
\"这是我最喜欢的教室。\"她打开203室的灯,二十张小桌椅整齐排列。黑板上还留着今天的板书:德语动词变位表,旁边画着个夸张的笑脸。
艾玛从讲台抽屉里拿出厚厚一叠彩纸:\"看看这些。\"
是学生们写给她的德语便条。周小林的尤其醒目:\"谢谢您没放弃我。以前每次德语考试我都肚子痛,现在居然期待上课。\"纸条背面画着个瑞士三角巧克力,包装纸上写着\"中国制造\"。
\"这些比任何薪资都珍贵。\"艾玛轻声说,\"但我不确定在瑞士的学校能否得到这些。\"
我抚摸着那些皱巴巴的纸条,突然想起穆勒先生临别时说的话:\"程先生,您对文化的理解是独特的竞争优势。\"
月光透过窗户,在艾玛脸上投下格子的阴影。我意识到我们站在同样的十字路口:她不愿放弃刚刚开花的教育事业,我也不想放弃正在起步的定制导游。但瑞士的offer太过诱人,像摆在乞丐面前的满汉全席。
\"我们需要第三种选择。\"我说。
艾玛歪着头看我,这个表情总让我想起阿尔卑斯山的小狐狸。
\"记得奶奶说的乡村旅游顾问吗?\"我越说越快,\"我们可以开创自己的文化研学项目!结合你的教学法和我的导游经验...\"
艾玛的眼睛亮了起来:\"双语沉浸式体验!瑞士有这种模式,但中国很少见。\"
我们像发现新大陆的探险家,在教室里手舞足蹈地规划起来。直到保安的手电筒光扫过窗户,才惊觉已是凌晨两点。
奶奶的康复庆祝宴设在老宅天井。她坚持亲自下厨,做了臭鳜鱼和毛豆腐,还特意为艾玛准备了不辣的版本。
\"朗朗说你在找老东西?\"饭后,奶奶神秘地招手,\"跟我来阁楼。\"
木楼梯吱呀作响,阁楼灰尘在阳光中飞舞。奶奶挪开几个腌菜坛子,露出个樟木箱:\"你爷爷留下的,说是抗战时德国人藏的。\"
箱子里是一叠泛黄的手稿,德文与中文并列,记录着1930年代黄山的风物。最上面那页写着:\"致亲爱的L,这里的云雾让我想起黑森林的晨霭...\"
\"天哪!\"艾玛小心翼翼地捧起一页,\"这是文化交融的珍贵史料!\"
奶奶得意地眨眼:\"我就知道洋丫头识货。当年那些德国人,跟你一样爱往山里跑。\"
接下来的发现更惊人——手稿作者竟是着名汉学家沃尔特·费舍尔,他在黄山居住期间详细记录了徽州民俗,还手绘了植物图谱。艾玛激动得语无伦次:\"这可以开发成跨文化课程!瑞士学校会疯抢的!\"
我正想附和,手机响了。是黄山旅游局王局长:\"小程啊,听说你在搞特色旅游?下周有个瑞士教育考察团,能接待吗?\"
命运有时就像黄山的云海,看似漫无目的,却总在恰当的时刻聚散。
第一次项目筹备会就炸了锅。
\"让孩子们玩泥巴学德语?\"村委会李主任把茶杯重重一放,\"家长要的是考试成绩!\"
艾玛的\"自然沉浸式教学\"方案遭到强烈反对。她坚持要带学生去茶园实践,用德语记录植物生长,而村民们认为这纯属浪费时间。
\"李叔,\"我试图调解,\"现在国际教育都讲究...\"
\"讲究啥?\"李主任打断我,\"你问问在座谁家孩子出国了?\"
会议室火药味越来越浓,直到奶奶拎着茶壶进来。
\"吵啥?\"她给每人倒了杯菊花茶,\"知道臭鳜鱼为啥好吃吗?就是因为又臭又鲜!\"
满屋人愣住了。
\"洋丫头的方法就像瑞士奶酪,\"奶奶继续道,\"闻着怪,吃着香。咱村的旅游要出头,不就得有点不一样?\"
李主任盯着茶杯不说话。艾玛突然用生硬的中文说:\"可以...先试点?效果好再推广。\"
最终达成妥协:先组织五名学生参与,但必须保证期末考试成绩不下降。
散会后,艾玛红着眼眶整理资料。奶奶悄悄塞给她一块芝麻糖:\"别往心里去。当年我嫁过来时,他们还说徽菜不放糖是野蛮人呢。\"
篝火在晒谷场上噼啪作响,我们的首个研学团明天就到。艾玛紧张地检查着活动流程,我则反复测试投影设备。
\"爽朗,\"她突然问,\"记得我们第一次在少女峰吵架吗?\"
我笑了:\"你说我再迟到就把我推下雪坡。\"
\"现在想想,\"她靠在我肩上,\"如果没有那些争吵,我们不会真正了解彼此。\"
星空格外明亮,银河像泼洒的牛奶横贯天际。我掏出个小绒盒:\"趁奶奶睡着前,我们得完成仪式。\"
艾玛惊讶地看着我取出两枚新戒指——内圈刻着\"黄山\"与\"少女峰\"的等高线。
\"重新交换?\"她眼眶湿润了。
\"这次用德语。\"我单膝跪地,在篝火映照下念出练习了很久的句子:\"willst du mit mir alt werden, zwischen Gipfeln und wolken?\"(你愿意和我一起变老,在山峰与云雾之间吗?)
艾玛的回答被淹没在突然响起的掌声中——原来奶奶和村民们一直躲在暗处偷看。她红着脸拉起我跑向篝火另一侧,那里挂着件让我呼吸停滞的衣物:奶奶珍藏的1950年代旗袍,现在穿在艾玛身上,金发与红色绸缎在火光中交相辉映。
\"我的嫁妆,\"奶奶得意地说,\"改小了点。\"
艾玛转了个圈,旗袍下摆扫过草叶:\"怎么样?\"
我只会傻笑。这一刻,所有文化差异都化作篝火里的火星,升腾向璀璨的星空。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是瑞士旅行社的hR:\"程先生,请确认是否接受offer,截止日期将至...\"
我按熄屏幕,搂住我的瑞士新娘。明天,第一批瑞士学生将在黄山学习用德语描述云海,而周小林会教他们安徽民谣。这才是属于我们的\"第三种选择\"——不中不西,又中又西,像臭鳜鱼一样独特而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