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既然你们报名了,明天就要开始上工,明天早上4:30到村口的路口等着,到时候村里的马车送你们去。”
听人劝,吃饱饭。
四个人也没把稻谷全都磨成大米,听队长那话一人就磨了20斤。
果然如队长所说,如果不掏磨米的钱,那就把糠皮全给人家留下。
其实他们心里也打着问号,这糠皮留下咋就就能抵了工钱?
结果一听才知道,原来村子里家家户户分的粮食也不多,这些糠皮能喂猪也能喂鸡。
当然人不够吃的时候,糠皮掺到米粥里面也能顶饱。
这玩意儿金贵着呢,也就是他们知青不懂这东西才能顶了工钱。
江林川一下子明白过来,知青点儿他们既没喂鸡也没有喂猪,这东西一算就知道他们这东西派不上用场。
可是忽然之间江林川心里咯噔一下。
不对呀,刘长河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放着他们知青这些劳动力不用?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这年月的生产队家家户户都有任务猪!
拎着东西回到了窑洞,这会儿才看到有人睡眼惺忪的爬起身,显然也有人记起来今天要到生产队里去报道的事儿。
不少人看到江林川他们肩头扛着的麻袋立刻反应过来。
如果说刚才还没睡醒,这会儿彻底清醒了,毕竟昨天还饿着肚子呢。
“发粮食了?”
“对啊,队长那里发粮食呢!一个人100斤!”
“一个人才100斤?”
江林川没多说什么,开了门,四个人走进去。
粮食领回来了,可是又该发愁了,昨天晚上睡觉他们就发觉这窑洞里老鼠横行。
这粮食放在屋里肯定是保不住,怪不得队长说了,让他们不要磨太多。
可是就算是剩下的稻谷那也逃不了耗子啃食的命。
要想保存粮食,唯一的办法是再搞两口水缸回来。
这水缸放粮食正好。
四个人又马不停蹄跑到村儿里去找队长。
而这会儿队长已经找不到了影子那一帮知青这会儿都来领粮食了,可是大队部门口空荡荡的。
大队部门锁上了,队长根本连影子都看不见。
江林川只好带着他们三个人跑到了昨天的木匠家,稍微一打听就知道了,这水缸呢村儿里还真没有要买水缸得到县里的合作社去买。
从他们这里到县里差不多要走80里路。
平常村儿里跟队长打一声招呼,能让队里的马车送一趟。
再把水缸拉回来。
可是今天瞅这个样子,队长不知道躲到谁家去了,故意晾着这帮知青。
江林川看着老木匠抽着旱烟袋,似笑非笑的望着他们四人。
心里明白,人家村里人肯定有招儿,总不能村里的马车不出动,难不成他们就不出门儿了?
就手拿了一个纸包塞到了老木匠手里。
“大叔,这是一点儿心意,二两红糖。您看您就帮我们指点指点,我们初来乍到的这水缸肯定是扛不回来。 ”
就是空手走80里地,那也累的够呛,更不要说他们还需要的是三口缸。
果然老木匠手腕子一翻,那个纸包就落进了口袋里,用手捏了捏,心知肚明,这的确是红糖。
脸上的笑容立刻和善起来,
“这好办的很,我跟你说吧,我们隔壁村儿他们有拖拉机,今天正好到县里面去赶集。
你们要是走的快呢,到路口去说不定能拦住这拖拉机去一趟,一个人掏5毛钱,你们要乐意呢就去!
不乐意那就算了。
我们村儿里人不到万不得已舍不得掏这五毛钱。”
四个人一听。
何宝庆和吴春生立刻打了退堂鼓,这一趟来回就得一块钱。
这一块钱能买的东西多着呢。
何宝庆低声说道。
“大川,你看要不这样?
反正水缸咱们是合起伙起来买,咱们少去俩人还少掏一点儿钱。
要不你俩去!
这路费呢算咱们四个人的。
水缸也算咱们四个人平分,你看咋样?”
江林川一听也是这个道理,这年头谁不是一分钱掰成八瓣儿花?
“那行,我和贵武去,那你们俩回去收拾收拾吧。”
吴春生半晌没说话,看到俩人要走,只好说道。
“小江,要不然咱买两口缸,你看行吗?
买太多。
咱掏不出那么多钱。”
“行,我去了看,看看水缸到底是多少钱再说。”
两人跑得很快,跑到了村口,果然远远的听到了拖拉机的声音。
怪不得木匠说的那么轻松,人家应该就是这个点儿。
两人立刻挥舞着双手,拖拉机在两人面前停下来,冒着黑烟。
拖拉机上拉着三四个人,看样子今天去县里的人并不多,每个人都捂得严严实实。
“大叔,我们是新来的知青,想去县里买点东西想搭您的车。”
“行呀,五毛钱一趟,来回就得一块,你们要去呢赶紧上车。”
拖拉机手倒是也大方,本来挣的这些钱就是给村儿里挣的。
他这一趟不光是拉人去,还要给县里送东西,所以这一趟拉人相当于是捎带的。
江林川和李贵武爬上了拖拉机,这才发觉里面堆满了粮食,应该是往县里送粮食的。
两人挤到了角落里面,只能挤在一块儿,主要是坐在这麻袋上风一吹,透骨的凉。
摇摇晃晃的总算是到了县里。
俩人从拖拉机上跳下地,差点儿没一头栽倒在地上,浑身都冻麻了。
江林川拍打了一下身上。在拖拉机上坐几个小时,吹着冷风,真能把人给冻过去。
这绝对不是一个啥好的交通工具,可是这年头儿这种罪人们还受不上。
能坐上拖拉机的,那都是屈指可数。
给开拖拉机的大叔交了五毛钱,俩人又跟大叔约好了,下午两点钟到路口儿等着他们。
这是回程的拖拉机。
到时候大叔卸了货就能帮他们装点儿东西。
装水缸的话一个缸要多加两毛钱。
说好了价钱,他们俩直接走进县城,说是县城,其实这地方建设的也没多好,一条大街就能一眼望到头。
好在街两旁的建筑能看出来,有一栋醒目的小二楼那是政府大院儿。
两边的建筑基本上都是平房,破破烂烂,不过供销社还是一眼能看出来这里人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