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做虎子的青年把碗放在窗台上,直接带着他们进了隔壁的屋子。
果然这是一个工具房,里面东西倒是不少。
江林川也没客气,挑了一把趁手的斧子,还有木匠用的刨子和锯子。
还有老虎钳子什么的。
还有扁担以及扫帚什么的,反正挑好了东西直接塞到了身后两人手里。
何宝庆和吴春生两人总算是觉得自己派上了用场,不然跟在江林川身后。
看着江林川和人家交际应酬,他们俩跟闷头葫芦一样,啥话也不说,确实有点儿尴尬。
选好了东西,江林川又跟屋里的刘队长打了声招呼,他们三人就出了门儿。
何宝庆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小江,你这说话的能力真的比我们强多了,我在家里的时候就说话不行,以后我可跟着你了,有啥事儿你得罩着兄弟。”
吴春生也急忙说道,
“小江真没看出来。你可真行,以后我也听你的。”
江林川倒是没想到,就这么简单的两句话,居然能收获了两个小迷弟。
准确的说他也没想给谁当大哥。
这种简单的交际应酬对于他一个活了六七十岁的人来说根本不算啥。
哪怕就是再社恐,活了一辈子,也知道如何跟别人说啥话。
可是显然在这帮年轻人心目当中,江林川是那样的老成稳重,会来事儿。
这回他们又直接绕到了木匠家。
到了木匠家,显然吴春生和何宝庆放松了很多,因为要挑选自己需要的东西。
两人显然比刚才放的开的多,也能跟老木匠搭上话。
江林川挑了一个矮柜,这个柜子。柜门上只要上上合页就方便锁起来。
里面放一些东西。
再放上衣服,书籍什么的都没什么问题,而且靠边儿放着正合适。
白天的时候还能把被褥什么的放在上面。
除了这个炕柜,首先要选的就是炕桌。
他们四个大男人总得吃饭,总不能每个人都蹲在地上吃。
炕桌三个人商量了一下,就大家一起出钱买,这样的话反正谁也要用。
不过剩下的东西就是要区分开,江林川也没省着,又买了大木盆方便洗衣服,小木盆方便洗脚,还有一个木盆方便洗脸。
搓衣板儿,还有打水的木桶以及做饭的木盆之类的。
再加上筷子,案板,擀面杖之类的东西,林林总总,居然不少。
选好了各自的东西。
老木匠乐的合不拢嘴。
江林川又询问了席子到谁家去买。
果然在隔壁的婶子家就买到了一张又厚实又绵密的席子,这席子铺在土炕上,再也不用尘土飞扬 。
三个男知青肩挑手抬总算是把东西搬了回去。
等他们三个人走进知青点儿的院子的时候,其他人才发觉在他们还在争吵不休,甚至没有划分窑洞的时候,人家旁边这些人连窑洞都快收拾好了。
李桂武虽然年纪小可是手脚很利索。
别看这才一会儿的功夫,已经把整个窑洞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灰尘全都扫光了。
而且也不知道怎么弄来的水,地上洒了水。
窗棂子上原本飘着的破报纸也被他撕的干干净净。
甚至连门口的那口土灶都被他把里面的灰掏了出来,有不平整的地方简单的收拾了一下。
看起来也是在家里干活儿的主。
看到他们三个人抬了这么多东西回来,立刻过来搭把手。
等到炕上铺上了席子,擦过席子,然后铺把大家的铺盖这会儿展开,立刻整个窑洞里有点儿像样子了。
炕柜沿着炕沿儿两边都摆上,这样的话,平均一个炕柜能给一个人使用。
正好一头可以摆两个炕柜,算起来每人一个,既方便又区分的开。
再加上小炕桌,这个屋子看起来齐整的很,江陵川又打量了一下屋里,准确的说他们屋里缺的东西还很多,比如说得需要一口大水缸,要不然的话打水怎么算?
还需要一个橱柜,还有做饭的一些东西也缺,还有暖水瓶。
眼瞅着天色不算早了,江林川跟其他三个人商量。
“要不然这样咱们兵分两路,一部分留两个人留在窑洞里面,把这报纸糊上去。
而且找队长想办法看看咱们窑洞里是接电线还是点蜡烛?
我们另外两个人呢上山去砍柴火,咱们一会儿晚上总得吃饭,这土灶肯定是烧柴火,不把柴砍回来,晚上谁也别想吃东西。”
“而且天气这么冷,这炕要是不烧起来,晚上肯定得冻得慌。”
江林川虽然没有下乡的经验,可是这些东西看过不少那个年代的电视剧和书大概心里还是有个数的。
再加上到底自己也算是活了一辈子的人。
在面对这种事物的时候还是有指挥能力和动员能力。
显然面对这三个或比自己大或比自己小的知青就拥有了绝对的领导力。
听了这话,三个人都信服的点点头。
如果说一开始三个人只是觉得想挑一个比较僻静一点儿不容易惹麻烦的窑洞。
可是这会儿三个人反而觉得跟着江林川在一起反而是个好事,他们三个人李贵武属于性子跳脱不怎么稳当的小男孩儿。
干活儿利索,而且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敢往前冲,可是这孩子心里没个成算。
而吴春生和何宝庆则是沉稳又木讷,而且不善言辞,并且不怎么多想。
在家里没遇到过这种事情。
性子虽然沉稳,但是着实是没有章法。
这样在四个人当中江林川这种能够把事情安排的井井有条,有条理,分明的领导能力就拥有了绝对的掌控权。
四个人很自然的分成了两组,显然李贵武对于江林川这个跟自己年龄差不多的江大哥非常佩服,也愿意跟他亲近。
直接拎着个斧子就要跟江林川上山去砍柴。
再说上山砍柴是个体力活儿,在屋子里贴报纸显然是个精细活儿,他不耐烦干。
而性子沉稳的吴春生和何宝庆则是更适合干这个活儿。
江林川带着李贵五直接朝后山走去。
到窑洞的时候他就一路看了过来,发觉有村民到路边的小树林去砍柴。
那里不光有柴火,还有一些干枯的小树以及大树,看来很多人都到这里来砍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