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如此,他也被震撼到了。
这位太孙殿下野心确实不小。
他立刻明白了朱瞻基此举的目的。
医学院可能只是这位太孙殿下抛出的一个诱饵罢了。
他的真正目标或许一开始就定下了,那就是建立这座皇家学院。
听着朱瞻基反复强调公平竞争,但实际情况呢?谁不清楚?
一旦皇家学院成立了,只消挂上皇家的名号,多少才俊会拼命往里挤,这根本无需多想。
毕竟皇家的名头可是朱瞻基赋予的,而他可是未来的天子。
等这位太孙登基后,皇家学院的学生岂不就变成了天子门生?
番茄
光是这个名字,国子监就别想再谈什么公平公正了。
不仅如此,这些学生一旦进入皇家学院,就与朱瞻基有了师生名分。
将来朱瞻基若登基为帝,这些人若也做了官,必将成为他最坚实的助力。
而且这种关系极为牢固。
因为在这个时代,师生关系绝非儿戏。
背叛老师的人,走到哪都会遭人唾弃。
“当然!”
朱瞻基没有理会两人脸上的表情变化,继续说道:
“关于皇家医学院的事也得着手准备。
我会再投入两百万两银子,在应天挑选一处地方修建医学院。
将来皇家医学院与皇家学院一样,全由皇室管理,老师也由皇室招募!”
朱瞻基说道。
蹇义听后略显迟疑,“太孙殿下,此事恐怕要先禀报皇上,由皇上决定。
毕竟这笔资金需从内帑出,必须得到皇上的首肯。”
蹇义觉得这事不小,一时难以决断,便想出了一个折中的提议。
夏原吉站在蹇义身后听到这话,不禁摇头苦笑。
若换在从前,这样的理由确实有道理,建立学院确实需要不少银子,而这位太孙殿下显然拿不出这么多钱。
但如今不同了。
想起最近户部从沈文度那边分得的新盐收益,夏原吉盯着朱瞻基的眼神带着几分艳羡。
这些新盐全由户部主导生产,收益丰厚,而太孙殿下不过提出个主意,就靠商人运作,轻轻松松挣得比朝廷一年税赋还要多的钱财。
夏原吉虽心里羡慕,却也无可奈何。
他感到气氛有些僵,又见朱瞻基一直在看自己身后,于是下意识回头,正好迎上蹇义尴尬但不失礼的笑容。
“夏尚书,你何时站我身后了?”
蹇义疑惑道。
“咳咳,这个不重要。”
夏原吉轻咳一声掩饰尴尬,随后正色道:“蹇尚书所言,我实在不敢苟同。
国子监祭酒李时勉行为不当,太孙殿下怜惜天下读书人的处境,特设皇家学院,此举利国利民,皇上必定会支持。
至于动用内帑之事……”
夏原吉瞥了蹇义一眼,低声补充道:“太孙殿下并不缺钱。”
“不缺钱?”
蹇义愣住了。
一时没明白夏原吉话里的意思。
什么叫太孙殿下不缺钱?刚才这位殿下还提到数百万两银子呢。
一位太孙殿下,哪来这么多钱?而且还不缺钱?
听着夏原吉说话的模样,蹇义忽然心中闪过一道灵光。
他对这个小兄弟的性格再熟悉不过了,这么多年共事,他很清楚,哪怕是天子面前,夏原吉也能挺直脊梁据理力争。
可如今,这位小兄弟在太孙殿下跟前却表现得如此谨慎,甚至带着几分……顺从?
顺着夏原吉的眼神,蹇义思索良久,才找到这样一个形容词——顺从。
当他再望向朱瞻基时,眼神已悄然生变。
深吸一口气后,他毕恭毕敬地一鞠躬,说道:
“臣无异议。”
——
太孙殿下不缺银子,具体有多少,谁也不清楚。
蹇义明白,他已经找不到理由去约束这位殿下。
毕竟,他既不愿动户部的账,也不愿碰内库的钱。
这样一来,即便反对,太孙殿下也能自行其是。
没办法,财大气粗就是这么任性!
朱瞻基微笑着看着二人互动,只要说服他们,便相当于说服了半个朝廷。
虽然朱瞻基完全可以*行事,但有人相助总比孤军奋战要强。
讲完这一切,朱瞻基才批阅了他们的奏折。
接过朱瞻基批过的奏折,夏原吉与蹇义如释重负地舒了口气。
终于结束了。
“唉!”
走出乾清宫后,两人相视而笑,同时叹了口气。
“这下可上了船。”
夏原吉感慨。
蹇义点头附和:“是啊,太孙殿下手段高明,一张报纸,还未施展,便让李时勉原形毕露;如今皇家医学院要建,再加上南北皇家学院,这下国子监怕是要大乱了。”
蹇义摇摇头,对朱瞻基的手腕颇为欣赏。
他还有很多话没说出口。
这位皇太孙不过入朝半个多月,却已令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俯首帖耳。
就连身边的这位小兄弟,也偏向了太孙殿下。
今日这一场戏,让他多少都和太孙殿下沾了些关系,正如夏原吉所说,他也算是上了一条船。
兵部尚书金忠自不必提,他本就是太孙的坚定支持者。
不过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六部之中最为关键的吏部、户部、兵部,便已被这位太孙牢牢掌控。
剩下的礼部虽寒酸,刑部虽干瘪,工部亦无足轻重。
“行了,各司其职吧。
太孙殿下既已将咱们推入局势,再想抽身已是妄想。
既然我们并无异议,也该让底下的人明白。”
夏原吉淡然一笑。
“这种事,还需你来提醒?”
蹇义翻了个白眼,忽然想到什么,猛地转身问夏原吉,“对了,你何时站到我身后去了?”
“哈哈哈,无妨。
哦,对了,户部还有些事未办妥,先行告退!”
夏原吉敷衍一句,拔腿欲走。
蹇义听罢,气得胡须直颤。
当时只觉夏原吉的动作微不足道,如今细想,岂能不知他的用意?正是这一小步,让他此刻如此被动——本是他与夏原吉一同觐见太孙,现在却成了他带着夏原吉前往。
主次分明之间,意义迥异。
这不是明摆着给他贴上太孙的标签吗?
要知道,乾清宫绝非隐秘之地。
此事若传扬开来,他即便跳进黄河也难以澄清。
看着夏原吉远去的身影,蹇义叹息一声,低声说道:“你这一退,可为太孙殿下扫平了不少障碍啊。”
……
乾清宫之事,蹇义与夏原吉离开后不久便传遍朝野。
南国子监祭酒李时勉因在殿前失仪,触怒监国太孙,被投入诏狱。
身为四品官员且掌管国子监,此消息迅速在监生中传播开来。
毕竟这些监生或多或少都与李时勉有师生之谊。
“平日里李祭酒温文尔雅,今日怎会在殿前失仪?”
南国子监的一间教室里,几名监生得知消息后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知人知面不知心,这话出自户部尚书和吏部尚书两位大人之口,断然不会有错。
我实在没料到李祭酒竟然是这般反复无常的小人!”
“陈兄,关于祭酒大人的品行,我们做学生的不宜妄加评论。
但此事绝非小事,据说他反对太孙殿下设立皇家医学院,可是我不明白,按流传的消息来看,太孙殿下分明已接受了他的建议,为何他又忽然改口,转而支持太孙殿下的计划呢?”
被称作陈兄的那人听后眉头紧锁,愁容满面地说道:
“我并不在意皇家医学院是否存在,医术再精湛,终究登不上大雅之堂。
可如今李祭酒的态度反复无常,太孙殿下对整个国子监都失望了,甚至有意创立南北皇家学院。
你们想想,若南北皇家学院建成,我们这些国子监的学生又该如何自处?”
他越说越气,愤愤地叹了口气道:
“祭酒大人真是糊涂啊!”
“我对这个所谓的皇家医学院略知一二。
据说前几天坊间就有传闻,太孙殿下打算创办一家医学院,旨在为天下培育更多良医。
一方面规范郎中的行为,防止一些假冒伪善之人坑蒙拐骗、害人性命;另一方面解决百姓就医难的问题;再者便是培养优秀医生以照顾朝廷中的老臣。
这些都是善举,祭酒大人反对实属无理。
但太孙殿下尊敬他身为国子监祭酒,是我们的楷模,因此非常重视他的意见。
只是……唉……”
他摇了摇头,接着说道:“原本太孙殿下已答应祭酒大人的要求,谁知现在他自己却反悔了,这种做法激怒了太孙殿下。
殿下担忧祭酒大人的学生会受到他的影响,这也是为我们的将来考虑啊!”
“还有件事,你们或许不清楚。”
听到这里,众人的好奇心顿时被勾起,急忙追问:
“是什么事?”
“太孙殿下创立南北皇家学院的目的,并不是要取代南北国子监,而是激励我们努力学习,也是为我们好。
当时太孙殿下引用了一句孟子的话:‘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国恒亡。
’他的意思是,如果国子监缺乏竞争,就会安于现状,失去上进的动力,所以太孙殿下才决定设立南北皇家学院,将其作为国子监的竞争对象。”
“不仅如此,听说太孙殿下打算设立一项名为奖学金的项目,两院成绩突出的学生每年都有机会获此殊荣!”
“竟有这样的传闻?”
听到这话,一群监生立刻精神一振。
他们能进入国子监学习的,哪个没有几分政治眼光。
一听说这奖学金是授予表现优秀的学生,这些人立刻意识到其中的潜在价值。
钱多钱少倒在其次,关键是得到了这个奖学金,不就等于证明了自己的优秀吗?
日后若是担任地方官职,这些经历将成为珍贵的政治资源。
“自然不会假,这奖学金据说是从皇室私库拨出,谁能获奖,说不定名字就会被皇上记住,一旦被皇帝留意,那可是平步青云的好事啊。”
众人的话题逐渐偏离主题,原本在谈论李时勉,后来却集中在奖学金上。
毕竟谁都清楚,如今的李时勉已经彻底失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