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傍晚,菊韵嬷嬷和小桃刚从胡家村回到镇上的麻糖铺子里,就见她的房间里坐着冯娘子。
冯娘子是冯宅里的绣娘管事,也是绣活儿做得最好的一个。
冯娘子穿着深灰色的布衣袄裙,腰身纤细。衣裙大方得体,不似城里成衣铺子里卖的臃肿的袄裙。
菊韵嬷嬷和冯娘子相互行礼再落座。
“夫人差婢子前来,是给胡小娘子一家做过年的衣服和婚服的!明日婢子随菊韵姐姐一起去胡家村,劳烦姐姐了!”冯娘子微笑着说明来意。“哦!对了!过几日,老爷要带二少爷去胡小娘子家请期了!”冯娘子不紧不慢的又补充一句。
“哦?-”菊韵嬷嬷微笑着问询,“吉日占卜测算好了?”
“二少爷在城里新开的麻糖铺子生意兴隆,他催着老爷去寺里找大师占卜出吉日,明年四月十八日是二少爷的大喜之日!”冯娘子嘻嘻笑着说道,“咱们的二少爷啊!巴不得明日就成亲哩!”
“那冯娘子有得忙了,婚服和喜服,要做的可不少!”吉日测算出来了,菊韵嬷嬷也开心了。
二少奶奶的规矩礼仪都学好了!她只要收敛起小女儿家的跳脱性子,任谁都挑不出错儿来!
小桃在一旁乖巧地沏好了茶,端到两人面前。
菊韵嬷嬷饮了一口茶后,温声道:“胡小娘子一家人口简单,亲家老爷和舅少爷的衣服夫人有安排吗?”
“有的,有的!我带来的料子都是夫人准备的。上好的棉花都拉了一车过来!”说着冯娘子指了指靠墙边放着的两口大木箱。
菊韵嬷嬷上前打开一看,果然都是精美的料子,不禁赞道:“还是夫人想得周到。”
次日早膳后,冯安驾着马车,拉着菊韵嬷嬷、冯娘子还有小桃一同前往胡家村。
一路上,冯娘子好奇地询问胡小娘子一家的情况,菊韵嬷嬷一一娓娓道来。
胡家村年底已经办了四家喜事了,以前看着灰扑扑的村落,现在有了些喜气。
马车停在村尾气派的院子前,冯安把人送到后,立即掉转身返回镇上。
到年底了,兔儿岭镇十八个乡村办喜事的多,麻糖铺子里的生意也好了很多。
冯安夫妻俩除了做麻糖,还要熬糖浆。
熬一次糖浆装满十口大水缸,足够铺子里用三个月。
村尾小院里,冯娘子同禾娘见了礼。
冯娘子见了禾娘暗暗点头,她在府里做衣服,眼神毒辣,一看禾娘的身形,就知道小娘子玲珑好身材。
胡老二和三郎也出来和冯娘子见了礼,冯娘子也不多耽搁,立即拿出针线尺子给一家三口量体裁衣,动作娴熟而迅速。
菊韵嬷嬷则在一旁递剪刀、炭笔记下身高尺寸,小桃也跟着学一些裁剪技巧。
胡老二和三郎的尺寸量好后,父子俩去了膳房烤火,父子俩和一群嬷嬷待在一起极度不自在。
说的是嬷嬷,都是三十多、四十多的妇人。大户人家的嬷嬷,说话声音好听,不像村里妇人的大嗓门。
禾娘的衣服规格则要高许多,毕竟禾娘是冯府的二少奶奶。
不仅要用更多精致的布料,而且样式也要更加复杂华丽。冯娘子仔细地测量着禾娘的胸围、腰围等数据,一边量还一边夸赞禾娘的皮肤细腻,将来穿上喜服肯定美若天仙。
一边量尺寸,冯娘子还要拧眉思忖许久,她还要考虑明年四月大婚时的气候变化,婚服、喜服合身、大方得体也是关键。不能损了自己的活计,丢了冯府的颜面!
量完之后,冯娘子便开始挑选适合禾娘的布料。她拿起一匹大红色的绸缎,上面绣着精美的金线花纹,说道:“这匹布用来做嫁衣正合适,喜庆又华贵。”
菊韵嬷嬷和小桃也纷纷点头称好。
这时,禾娘有些羞涩地问道:“冯娘子,这嫁衣可有什么特殊的讲究?”
冯娘子笑道:“自是有的,嫁衣的领口要绣上鸳鸯戏水图,象征夫妻和美;袖口要用银线锁边,寓意生活富足。”
冯娘子看着禾娘,温声道:“这些嫁衣、喜服都不用小娘子动手。
婢子量好尺寸,带回去做。做好了,我再送来。小娘子只需要动手剪断针线,这婚服和喜服啊,就是小娘子亲手做的了!”
禾娘的内心惊叹不已,二郎哥哥家果然是大户人家啊!整个胡家村,姐妹们出嫁都是自己做嫁衣。
姐妹们的嫁衣,就是去镇上的布庄,扯几尺红棉布,做一件红褂子套在棉袄上。遇上抠搜的爹娘,棉布那是不用想的,扯几尺掉色的红粗麻布…
禾娘认真听着,想象着她和二郎哥哥穿上婚服的样子,满心欢喜,心中满是对未来婚后生活的憧憬。
随后,冯娘子开始动手利索的裁剪起布料来,菊韵嬷嬷在一旁协助。
小桃则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仿佛要将这一切都牢牢记住。
屋外寒风呼啸,屋内炭火燃着,一片祥和温馨。
云城北麻糖铺子里的生意,并没有因为天气变冷,生意变差。相反的,因为年关将至,城里的各大富大贵的人家都早早来铺子里定下了过年时,府里要购买的麻糖数量。
冯铭轩看着管家递交上来的麻糖订单,嘴角微微上扬。这麻糖的销量比他预想的还要好,看来年底能赚上一笔了。
冯铭轩和管家来到铺子后院的麻糖作坊,一进作坊的门,香甜的气息扑面而来。
顺子看到二少爷进来了,笑嘻嘻的说:“二少爷,阿兴几个熬糖浆越来越熟练了!”
冯铭轩看到冯兴几个熟练地忙碌着,糖浆在大铁锅里“咕噜噜”地翻滚…
管家冯乐盯着每个小厮操作,然后对顺子说:“管事!年前城里麻糖的单子不少,原本打算熬三十大缸糖浆,远远不够!再熬三十缸备用吧!”
冯顺惊讶的看看管家又看看二少爷,二少爷对他微笑着点头,冯顺咧嘴哈哈大笑,他大声冲冯兴几个喊了一声:“加紧干吧!干好了,过年二少爷给的赏钱不会少!”
几个小厮兴高采烈的回答一声“是!”
他们几个熬糖浆,糖水随便喝,这是美差。
另一边,冯娘子带着做好的过年新衣再次来到胡家村。
胡老二一家三口换上了厚实的棉衣,衣服里面是松软的棉花,外面的料子都是绸缎。
胡老二的是深蓝色的棉衣、棉裤,脸还是胡渣脸,换上新衣,也像个有钱人家的管事了。
冯娘子看着一身新衣的亲家老爷内心暗笑,果然是人靠衣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