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市舆论再度掀起狂潮。
那封匿名举报信迅速被财经圈八卦账号转发、发酵,配上李雪菲大学时期模糊的处分截图与断章取义的“辅导员录音”,甚至有人煞有其事地写了长帖,分析她“如何从一名有争议的学生,一步步成为沈君泽战略合作人”。
标题更是满满挑衅意味——
“她到底是凭能力,还是凭关系?”
短短两天,#李雪菲大学作弊风波#、#前沈太太的靠山路#迅速登上热搜,舆论从最初的惊艳与钦佩,转为嘲讽、质疑、攻讦。
“她是不是走后门?”
“有没有清清白白地赢?”
“又一个包装出来的职场偶像。”
“沈君泽捧的,当然一路绿灯。”
这些冷嘲热讽,像一把把刀子,精准扎在李雪菲努力站稳脚跟的每一寸土地上。
她没有哭,也没有辩解。她站在项目会议室外的落地窗前,安静地看着手机屏幕上那一条条恶意评论,指尖微凉,眼神却极其平静。
她知道,来得快的认可,最脆弱;而站得太近的位置,最容易成为靶子。
“我来处理。”
身后,沈君泽的声音如雷般响起。
李雪菲没回头,只是淡淡道:“你别插手。”
“不是插手,是撑你。”
“我不需要你再替我挡。”她转身看他,语气平静却倔强,“你想让我站在你身边,就得允许我承受与之匹配的代价。”
沈君泽一怔,眼中闪过复杂情绪。
但下一秒,他迈前一步,伸手握住她冰冷的手指,声音低沉而坚定:“那就一起扛。”
那一晚,沈君泽临时决定追加沈氏对外通稿发布会,时间安排在第二天下午,主题本是针对“绿溯科技”后续联合并购计划,但全场的关注点早已悄然转移。
李雪菲没有出席,她在总部监控室内透过屏幕看着——
台上的沈君泽,穿一身铁灰色西装,表情冷峻,眉眼锋利。面对媒体提问,他没有避讳,没有绕弯。
“关于网上对李雪菲女士的质疑,我统一回应:第一,所谓‘作弊处分记录’,早在她入职沈氏前已由原院方澄清,当年证据不足,未定任何结论;第二,她如今所做一切成绩,皆可查证。”
他顿了顿,目光如刀,扫向媒体台下,“第三,我希望所有在背后操纵这些谣言的人明白——这是我沈君泽的人。”
全场一片哗然,媒体记者纷纷起身,空气里仿佛炸开了。
就在众人还以为这已经是他底线时,沈君泽忽然抬眸,直视镜头,沉声道:
“她不是靠我上来的,她是我合作中最信赖的人。”
他轻吸一口气,在全场屏息之下,缓缓说出:
“更重要的是,她是我爱的人。”
这一句,重重落下。
一秒钟的静默,像空气都被抽空。
然后——媒体区的闪光灯狂闪、键盘声密密麻麻、微博热搜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涨。
李雪菲站在监控屏前,整个人几乎忘记了呼吸。
她听见他清晰地说出:“我爱她。”不是在夜深人静时悄声耳语,不是在病房或楼道里情绪失控的呢喃,而是在公众面前,站在万人焦点下——用最强硬的姿态,给她盖章、护她名誉、承认心意。
她忽然想起那天他说的“重新开始”。
原来,他是真的准备好了。
而这一句“我爱她”,不仅撬开了她压在心底的那道旧伤口,也在无数人的质疑中,为她盖上了一道新的光环。
不是依附,而是并肩。
不是感动,而是确认。
不是潜规则,而是主权声明。
她缓缓伸手,抚在胸口,那一处地方跳得很快,眼圈悄然发红。
这一次,不再是她一个人咬牙扛,而是他们一起站在风口浪尖。
发布会结束的那一刻,沈君泽从后台回到控制室门口,李雪菲已不在那里,只留下茶几上的一张纸条:
“我收到了,但不是因为你说‘爱我’,而是因为你终于敢说。”
他握着那张字条,指尖轻微颤动,眼里却是一片破云般的晴光。
他知道,真正的回应,还在后面。而他愿意等——直到她彻底接住他的心,也把她自己的心交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