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他拿出两瓶二锅头和一小袋花生米,笑道:“来,今天我们好好喝一杯……等到了地方安顿好了,有机会再好好庆祝一下。”
由于有胡八一和王凯旋的陪伴,林中华一路上也变得更加活跃,几日的时光就在他们三人的欢声笑语中悄然流逝。
当火车驶进火车站时,他们这一车厢的年轻人也开始准备下车。
“青山大队的人,请到这里报道。”
“岗岗营子的人,请到这里报道。”
“靠山屯的人,请到这里报道。”
随着众人的纷纷离开,各个公社的迎新负责人立即忙碌起来。
林中华跟着另外四人一起走向了靠山屯的报到处,而旁边正巧是去往岗岗营子的知青队伍。
正当林中华的目光移向胡八一时,对方三人也注意到了他,彼此相视一笑。
王凯旋随即说道:“林中华兄弟,我们到了地方后联系吧。”
林中华点了点头回答:“好,到时再联系。”
看到这三人之间的默契模样,迎新人的目光不禁在他们之间来回扫视,明显看出大家都互相熟悉。
不过现在并不是多聊的时候,迎接的工作人员只是简短地招呼大家:“拿好各自的东西,准备好要走了……”
听到这话,大家没有任何迟疑,很快收拾完毕登上了迎接的牛车。
短短十分钟内,所有人都各自踏上新的征程。
由于靠山屯和岗岗营子的距离并不远,一行人在共行一段路程后才分道扬镳。
临走前,王凯旋还特意朝林中华喊道:“林中华兄弟,一定要记得联系我们。”
目送胡八一等人远去,林中华回道:“没问题。”
返回靠山屯的路上,他打量着其他四个同伴,还有那位赶马车的大叔。
这一批五个下乡青年中有三位男性、两位女性,他们都很年轻,最小的16岁,最大的也才20岁。
相较于林中华面色红润,其他人此时都显得不太乐观。
互相打了个简单的招呼之后,林中华想到一件事,从兜里拿出了一包大前门香烟。
他先问了问那四位下乡青年,发现他们都不抽烟,便移身到赶马车大叔的背后,把一整包大前门递给他:
\"大叔,这个给您。
\"
“大叔,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靠山屯的情况...”
看到林中华递过来的大前门,赶马车的大叔先是瞥了林中华一眼,稍微迟疑后露出了一丝微笑,接过了林中华递来的大前门。
“我叫张老三,是靠山屯的村长,你们可以直接叫我村长或三叔……”
说罢,张老三从那盒大前门中取出一支烟点上,又递了一支给林中华,接着说道:“你们这批年轻人是我们接待的第三批下乡知青。”
“除了你们这五位年轻人,我们靠山屯前后已经接收了三批知青,总共22人。”
张老三简要介绍了他们村里接收的这些知青情况,然后扫了林中华一眼,继续道:
“虽然我们这里生活条件艰苦,但在最困难的年份也没饿死过人。
我们的农业生产大约只占全年活动的三分之一,其余时间由于天气等缘故,并没有太多活干。
只要大家别惹事,我们这儿还是不错的。”
听闻此言,林中华和他的四个同伴不约而同地舒了一口气。
对林中华来说,下乡主要是为逃避当前,期待数年之后能够利用记忆和万界垃圾场大展拳脚;而另四位知青下乡本就是迫不得已的选择,要么是身份所限,要么是没有合适工作。
现在得知村子的生活不算太糟糕,无疑给他们带来了几分慰藉。
见众人松了一口气,林中华适时追问:
“三叔,不知道村子对我们会有一些具体的安排吗?比如食宿方面呢?”
听着林中华的问题,张老三一面赶着马车,一面坦诚作答:
“既然你提到了,我就跟你们详细说说,反正也得给你们介绍一遍。”
“住宿有两个选择:一种是住在集体宿舍,不需要花费,但环境差点;另一种是租村民家的房子,有闲置房的家庭可以出租给你们,需支付租金。”
“至于其他方面,我们村对待每一位知青和平日村民都一视同仁。”
说完村子的情况,张老三偷偷打量了一眼林中华等人,心里似乎多了些考量。
稍加留意,便能察觉出张老三的目光在林中华身上多停留了片刻,比在其他四人上的时间稍微久一些。
那些人个个面黄肌瘦、精神萎靡,而林中华则容光焕发,脸上没有丝毫的怨色,显得格外积极,甚至透着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和对未知的好奇心。
两个小时不知不觉中悄然流逝,张老三对这几人的态度逐渐有所改善,也更加热情了。
不久后,他们终于抵达目的地——靠山屯!
“三叔回来了……”
早在村口等候已久的村民见到他们的归来后立刻迎了过来。
张老三停下牛车后向大家示意道:“我们已经到了。”
随后,几人依次从车上下来取下行李。
张老三随口问道:“你们是想去知青点住,还是选择住在村里?”
几乎不假思索,林中华立刻回答:“三叔,我想到村子里住,麻烦您帮我安排一下吧。”
与他相反,剩下的四位同伴却面露难色,最终决定前往知青点。
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过得更好,只是每个人都有自己难解的困局:手头的钱虽然还有点储备,但在不得已时也不舍得使用。
林中华却无这方面的忧虑,因为物资储备充足且金钱富余。
见四位青年默默做出选择,张老三心中已然明了。
他说:“建国、建军,你俩领他们到知青点去吧。”
紧接着,又对林中华说道,“林小子,你跟俺老汉走一趟。”
林中华应了一声,并立即收拾好自己的行装紧跟其后。
走在前面的张老三突然停下了脚步转过身来问林中华:“你是从四九城来的吗?”
“是的,三叔。”
尽管不解张老三问话的意图,但林中华毫无保留地坦率回应,接着补充道,“说实话三叔,我现在是一个孤儿了。”
他又接着说明了此次下乡的原委:“这次是主动报名下乡的,在离开四九城之前,我已将父母遗留下来的房屋和工位等事务全部处理好了。”
这一刻,前方的张老三大为吃惊,他凝视着林中华片刻之后缓缓开口询问:“小家伙,你不打算回去了么?”
“回去?谁晓得哪天能回到四九城呢?”
林中华语气变得深沉了几分,“这么久以来,三叔有听说过谁能够顺利返城么?其实,我此刻最大的心愿就是活下去……”
张老三听罢,不自觉地半张开嘴巴,似乎想说什么。
然而话到嘴边,却变成了一抹微笑,不禁多看了林中华一眼,然后叹道:
“你年纪不大,倒是一眼就看透了事理。”
下乡知青的艰难程度,别人可能不清楚,但张老三十分了解。
那些被下放的知青不是家庭出身有问题,就是失业的年轻人口。
他们往往眼高手低或是性格叛逆。
像林中华这般能主动申请下乡的年轻人,在靠山屯可谓是寥寥无几。
“三叔不知道我家的四合院那帮人,一个个都盯着我们家的房子和工作机会。”
“与其把这些让给别人,还要与这些人斤斤计较,不如我主动选择下乡。”
林中华一边感叹,一边向张老三讲述了家中四合院的情况。
即使只提到了一句,张老三听完后也不禁紧握了一下拳头:“林小子做得对……”
“这还是在城里,要是这种事情发生在靠山屯,恐怕早就被赶走了。”
张老三此言确实如此,这个时代尤其在这种山村,死一个人几乎不会引起任何波澜。
是否上报以及如何上报,全凭村长或者族长的一句话。
“你这孩子挺有觉悟,希望你在这里过得好。”
“到了。”
说话间,张老三轻轻拍了拍林中华的肩膀,将他带到一座完全由石头堆砌而成的房子前。
林中华抬眼望去,除了几座石头屋,还有一个石围成的院子,看得出这些石材明显是近些年才砌起的新建筑。
当林中华端详着这座行庭院时,张老三站在外头便大声喊道:“艳儿——”
“艳儿在家么?三叔我找你有点事商量。”
“来了、来了!”
听到喊声,屋里很快回应,并走出一道身影。
随着这身影渐渐清晰,出现在林中华的视线中时,林中华愣住了。
他张开嘴似要说些什么,可是又不知该从何说起。
“三叔,您有什么事?”
此时此人打开了院子的大门,热情地招呼两人进来。
就在林中华发呆之时,张老三注意到他的反应,脸上掠过一丝笑意。
随后他轻咳几声道:
“林小子,回过神来吧。”
闻言,林中华猛地醒悟过来,顿时脸一红,赶紧将视线移开别处。
林中华的反应让那位叫艳儿的姑娘不禁轻笑了起来。
她仔细打量了林中华几眼,脸颊上也泛起了淡淡的红晕,仿佛感觉到了他的尴尬。
张老三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拉着林中华往院子深处走去,边走边说:“林小子,我们进去再说。”
走进院子里,来到石桌前的石凳旁坐下后,林中华还来不及开口,张老三就已经再次说道:“林小子,老汉给你介绍一下……”
“这是我的侄女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