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县的凉皮摊选在了雨露雪冰阁的街对面,旁边还有一家卖烧饼的小摊。烧饼摊的生意一直都还不错,毕竟是在这家店里的老字号,自从雨露雪冰阁开业后,烧饼生意就更上一层楼了。
今日是江记小吃在县里第一天出摊,江长青刚把摊子摆上,言氏就先拌了一份凉皮送到烧饼摊上去。
“大叔,大娘,我们以后就在这里摆摊了,这是家里的凉皮你尝尝。”
卖烧饼的是一对老夫妻,老汉姓杨,负责做烧饼,老婆子姓胡,负责收钱。
胡大娘笑着道:“让你们破费了,我看你们这吃食凉凉的,生意肯定很好。”
杨老汉看着言氏送来的凉皮,也赶忙从炉子里夹了两块烧饼出来,还贴心的切成了小块用油纸包住。
“呐,给孩子尝尝。”杨老汉把烧饼递给言氏,看了看在凉皮摊旁边帮忙搬板凳的江花。
言氏看着这一大包烧饼有些不好意思:“这烧饼太多了。”
胡大娘道:“不多,就两张饼,只是切出来多,拿回去你们一会儿还能当个午食。”
“那我就多谢大娘了。”言氏收下烧饼道谢。
“快去忙去,一会儿人多起来可忙不过来了。”
言氏拿着烧饼回了自家摊位上,江花正在挂招牌。这一次在县里的招牌是用的小木板,而且木板上的‘江记小吃’还请村里会一点儿木工的爷爷雕刻了一下,江花还用笔沿着雕刻痕迹描了一遍。
“娘,你站过去帮我看看招牌挂在这个位置醒目吗?”
言氏按照江花手指的方向走过去看,点点头。
“一眼就看到了。”
“好嘞!”江花挂好招牌拍拍手,叉腰看着自家的小摊,满意~
言氏把各种配料都一一摆放整齐,凉皮也一张张铺好,在面上还盖了一块白纱布。这是江花特地嘱咐的,做吃食就是要给人干净才行。
“大哥,大嫂,还有要帮忙的吗?”
江长青皱着眉头:“这会儿怎么过来了?这里都差不多了,没什么要帮忙的。”
江长庆乐呵呵道:“现在书肆也不忙,你们这里离的不远,我就过来看看。”
“你快回去,上工的时候哪有随时跑来跑去的。”
江长庆:“大哥,你放心吧,我和我们掌柜说过了,我也不是随意乱跑的。”
“行了,我们这里收拾的差不多,你回去忙吧!”
江长庆见确实没什么可以帮忙的,只好答应。
言氏忙喊住江长庆:“等等,我马上拌一份凉皮给你,让你们掌柜和账房还有那位小二哥也尝尝。”
江长庆道:“他们刚吃过早饭,这会儿应该也吃不下。”
言氏:“吃不下就少吃点儿,尝个味道,这算是你的一份心意,你在书肆上工,家里刚好在附近卖吃食,理当邀请他们尝一尝。
要说我们隔的远吧,也就不让你折腾了,我就少拌一点儿,给你拿几个空碗你们分着吃。”
说是少拌一点儿,其实言氏还是按照四个人的份量来拌的,江长庆一手端着空碗,一手端了一大份凉皮快步往书肆走去。
言氏在后面看着都心惊,赶忙叮嘱道:“你给我走慢点儿,一会儿还要把碗还回来。”
今日第一天只准备了六十张凉皮,一早上还没卖就送出去好几碗,江家三人并不觉得吃亏,这也算是给自家积个善缘了,做生意嘛讲究的就是个和气生财。
街上行人多了起来,这一次江长青和言氏占主导地位招揽客人,夫妻俩一人吆喝一句,好些人都因为好奇而来,满足离开。
“老板,你们这能不能打包带走?”
一位汉子吃完一碗凉皮想着打包一碗回家给家里人尝尝。
江长青立马说道:“能啊,大哥你等着这就给你装上。”
这个打包是提前就想好的,临江县比安来镇大多了,想要打包的客人不可能再让人家把碗端回去再给送回来。可是把碗送人吧,这凉皮成本就投的太贵了,换成油纸打包,装起来也不方便,而且油纸的成本也不便宜。
再者说,这里也不可能给人家搞一个打包费出来,那等于是自砸招牌,于是江花想着自己做打包盒。
桂花村有很大一片竹林,竹林里的竹子都长得又粗又壮,粗壮的竹筒做打包盒刚刚好,而且也不会漏出来。
江长松赶了一天工做了三十个打包盒先拿到县城试一试效果,每一个竹筒上还刻上江记小吃四个字。
汉子拿过竹筒,有些惊奇:“你们这个办法好。”
江长青笑着:“都是瞎琢磨的,大哥你带回家尝尝看会不会影响口感,要是觉得用这个装起来吃味道不行,可以来和我们说说。”
“行嘞,我带回去试试。”
一上午的功夫,江记小吃的凉皮就卖了三十多碗了。
旁边卖烧饼的杨老汉笑着说道:“你们这生意好啊,我看你们今天准备的不是很多,午时这边书院散学你们可能不够卖的。”
江长青道:“我们第一天出摊,也不知道什么情况,所以就准备的少了。”
“嗯,也是。我们今日的烧饼也比昨天卖的多些,还是多亏了你们这个凉皮。”
江长青道:“还是大叔你们做的烧饼好吃。”
两人客套了一番,江长青这边来了客人后才去忙碌起来。江花今日就负责收钱,然后帮忙打打杂,给爹娘时不时递个水筒喝水。
这一次来县里,江长青和言氏不想让闺女太辛苦,太出挑。毕竟这临江县太大了,人口多,牛鬼蛇神也多,况且一家人对临江县也不熟悉。这又不像安来镇,就那么大一点,镇子上的人也能知道个大概,有啥问题都能及时解决。
“花儿,你累不?饿了没?”言氏看着闺女额头上全是汗水,有些心疼。
江花摇摇头:“不累也不饿。”毕竟早上吃了那么多烧饼,没那么容易饿。
言氏还想说什么,就听见远远的传来几声叮叮叮的响。
隔壁胡大娘说道:“学子们要出来了。”
桃李街这边的书院都统一了午时让学子们休息一会儿,虽然这些书院都是包饭的,但是大部分学子家境殷实,学习了一上午还是想出书院打打牙祭。
言惠娘收了心思准备好新一轮的招揽生意,江长青也重新打了水来擦洗桌子板凳,这里摆摊最好的一点是用水方便,桃李街上有好几处水井,距离江记小吃的摊位附近就有一处水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