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队负责村里巡逻,提醒村民们注意个人卫生,不要随意聚集;
一队协助大嫂、二嫂,对村里的各个角落进行全面消毒,
尤其是水井、茅厕等容易滋生细菌的地方;
还有一队则随时待命,准备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帮助,
比如搬运物资啊、照顾老人啦;
老猎户李大叔和猎户李大哥阿勇,石柱福,也主动请缨,
他们凭借着对山林的熟悉,每日进山,
寻找一些可以辅助治疗疫病的草药,
或是具有强壮健体、增加免疫功效的野味,
为患病的孩子,和身体虚弱的村民,补充营养。
张婶子、二狗哥、李婶子等几位热心肠的村民,
则自发地承担起,照顾患病孩子家庭的责任,
他们帮忙做饭、洗衣,照顾家中的老人,
让那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家人,没有后顾之忧。
接下来的三天里,王翠妞日夜守在临时隔离病房,
密切观察孩子们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方药,
并安排石柱贵等人,在村里进行全面消毒,
告诫村民们注意吃食卫生,不要吃坏掉的水果和食物
不要喝未烧开的生水,防止疫病再次爆发。
经过不懈的努力,孩子们终于全部康复,
村里的疫病危机得以解除,村民们对王翠妞感激涕零,
纷纷称赞她是清平村的救命恩人,
婆婆刘兰英拉着王翠妞的手,老泪纵横:
“老三媳妇,这次是你救了这些儿子,
娘以前对你诸多不是,你可不能往心里去。”
王翠妞眼眶湿润,笑着安慰婆婆:
“娘,您这是说的什么话?咱们都是一家人,
守护村子,是我分内之事,
只要大家都平平安安的,比什么都强。”
大嫂姜氏和二嫂陈氏,两个相互对视一眼,也走上前来:
“翠妞,以前是我们小心眼,爱计较,往后我们一定改,
金锁、银锁、你两过来,谢过你们三婶。”
只见两个半大男孩,怏怏地走过来,耷拉着脑袋,
“三婶,谢谢你,我们以后再也不乱吃东西了。”
王翠妞欣慰地点头:“大嫂、二嫂,我们是一家人,
不必说这些客套话,只要儿子们没事就好。”
这场疫病虽然凶险,但却让清平村的村民们更加团结,
而王翠妞,凭借着卓越的医术和无畏的勇气,
赢得了所有人的敬重,经过这一番折腾,她深知,
要想让村子长久安稳的把日子过好,不仅要发展经济,
还要加强疾病的预防,这疫病不知何时又会卷土重来,
她决定利用闲暇时间,将自己前世所学的医理和经验,
传授给村里的年轻人,唯有广授医术,方能保村子长治久安。
说干就干,下午,她回到家里,一头栽进卧室,
从病菌的致病、传播、病症、到危害、如何瞧病、
如何治疗、如何用药等等,一一细细的梳理成册,
石柱福打从山里回来,瞧见翠妞正奋笔疾书,
开口道:“娘子你这是做甚?难道又有好主意了?”
“相公,我想把我这几年给人瞧病的经验,整理成册,
在村里寻些年轻识字的后生,给与传授,你意下如何?”
“娘子,您这主意甚好,俺虽不懂啥高深医理,
可制药、跑腿的活儿,您尽管吩咐。”
王翠妞抬眸,浅笑盈盈:“相公,有你的帮衬和赞同,
我心里踏实多了,这学医之路漫漫,需耐心得紧。”
几日后,村里祠堂聚起一群年轻后生,皆是自愿来学医者,
王翠妞站于前,手中握着一卷竹简,
上面密密麻麻写满病因、传播、病症与药方:
“诸位,今日起,咱便一起研习医术,不求成大医,
只求能护乡亲们平安。”众人皆目光灼灼,点头应是。
初始,王翠妞先讲那人体经络、五脏六腑,
诸多生僻术语,听得后生们晕头转向,
有性子急的忍不住嘟囔:“三婶,这也太难懂了,俺们能学会不?”
王翠妞不恼,柔声道:“万事开头难,莫急。”
她拿着一个烂了的苹果,给大伙细细解释:
“且看这苹果,生烂的地方已变黄变黑,这里面,有很多我们看不见的小虫子,这些小虫子一生百、百生千,长得飞快,
我们身边到处都有这样的小虫子,如变质的吃食、污染的水源、腐烂的动物等等,
当我们吃了不该吃的东西,这些虫子进入到身体里面,它们会寄生在,身体不同的部位,长的非常快,
这时,我们就会生病,不一样的虫子,会生出不一样的病症。”
听她这么一说,大伙似乎有些懂了,都纷纷点头。
王翠妞看到这些村民有些上道,趁热打铁道:
“你们且看这手臂,这经络便如同河道,
气血似水流,只要有一处堵塞,全身皆受影响,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病症,
还有,我们过于受热、受寒、受潮,同样也会生病,
不同的病,会有不一样的病症,得靠我们细心的去甄别。”
说着,她拿过一旁的草药标本,“像这金银花,清热解毒,多用于发热病症,往后你们见着,便要知晓用处。”
石柱福在旁帮衬,将草药一一传递,让众人瞧个仔细。
如此过了半月有余,理论渐通,但识药、外伤处理,却又难住了众人,
一日,王翠妞带他们至自家院子,
摆上简易的医案,放上刀具、纱布等物:
“今日学处理伤口,若有人在山里受伤,及时救治,便能免了后患。”说着,她拿起一把小刀,轻轻划开一只兔子腿,模拟伤口,
而后有条不紊地清洗、上药、包扎。
后生们围拢,眼睛都不敢眨一下,
轮到他们上手,却手忙脚乱,不是药粉撒多,就是包扎松散。
石柱福瞧着,挽起袖子:“娘子,俺来试试,给大伙打个样。”
他平日看王翠妞给人治病,伤口见得多,虽没正儿八经学过,
却也依葫芦画瓢,动作虽不娴熟,倒也有几分模样。
王翠妞嘴角上扬,毫不吝啬地赞许:
“我家相公有悟性,大伙照着他这般,多练几次便好。”
众人听了,“哈哈”大笑,受到了鼓舞后,又埋头苦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