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乐安惶恐不安地等待着,翘首以盼秦怀恩早日向太后提出悔婚。
那日离开秦府后,她一直惴惴不安,担忧他会反悔,毕竟他说了那样的话。
她不是傻子,太明白他的言下之意。
可她不得不装傻,没办法给他回应。她爱的是翁旭霖。
眼看快入冬,他迟迟未动,仿佛忘记答应过她的话。
偌大的临安能装载盛世繁花,也能承载一个少女小小的心事。
这座城很美,有它自己的历史和喜怒哀乐。
人人都爱临安城。
包括淦人。
时隔近三十年,淦朝贼心不死,再次发动战争,铿锵的铁蹄踏入穼朝的边境。
边境受扰的消息传来,朝堂大为震动。
皇上继位前,淦人已被先王爷翁叡祺和大将军郭孝义打得落花流水,连连败北。没曾想他们是咬人不叫的狗,出其不意来上一口。
淦朝不声不响这么些年,韬光养晦,发红的眼睛紧盯着富饶的南方。尤其是十年前继位的乾伟宗身怀雄才大略,野心勃勃,不甘屈居穼朝之下。
他们对穼朝的觊觎,由来已久。
国家大事之下,齐乐安自然忘了惦记自己的儿女情长,满身心担忧着养育她的故土和父亲。
齐大将军当仁不让走上前线,带领将士们冲锋杀敌。
齐大娘子整日在家念经礼佛,祈祷佛祖保佑她的丈夫平安归来。
齐乐安怕她母亲忧虑缠身生出病来,特地搬出皇宫,同母亲同吃同住,贴心陪伴左右。
所有人的心都被细细的麻绳缠裹着,揪得心疼,期望战争早日结束。
当齐大将军重伤的消息传回临安,齐大娘子大受打击,当时直接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幸亏齐乐安眼疾手快接住了她母亲,才没让齐大娘子摔出个好歹。
齐大将军是穼朝军队的主心骨,现在他倒下了,士气低落,哀声一片。
齐家二公子齐如旋向来在边境磨炼,现在他父亲重伤下阵,他临危受命,顶上重任,保卫穼朝边境,坐镇前方。
齐大娘子清醒后,第一句话便是“我要去西京照顾将军。”
她的将军,她此生挚爱的将军,今生为他供献了全部血和肉,用满腔爱意浇灌的爱人,不可以那样凄惨地死在前线。
一个柔弱的女人,当她下定决心的时候,单薄的身躯爆发出无穷潜力。
不顾千里山河的阻隔,一门心思要去到爱人的身旁,无视疼痛和疲惫,在所不惜。
齐家出了这么大的事,齐乐安没道理躲回皇宫,安心做她的金丝雀。
她要和母亲一起上路,同进退。
太后薛莲花想她留下,不同意一个女娃去到炮火连天的前线。
但齐乐安执意要去,超越生死的是她对家人的爱和责任。
不管前方多危险,她都要去,她的父亲受了重伤,二哥苦苦鏖战,瘦弱的母亲无人照顾。
作为齐家的女儿,她要担起齐家人的责任,谁也阻挡不了。
如果她不幸死在前线,那便是她的命,她甘心接受。
太后和太上皇听到如此深明大义的孝论,无法反驳,有苦憋在心头。只能眼睁睁看着她走。
齐乐安收拾好行囊,和母亲一起坐上了去西京的马车。
马车快驶出临安城门之际,翁旭霖纵马赶来,拦下她们。
他交给齐乐安一把匕首,在她耳边低语:“持此愿投赠,与君同急难。我等着你平安归来。”
齐乐安握着这把雕刻精美的匕首,感慨良多。
翁旭霖虽没有甜言蜜语,在乎的只是她能自保,不要受伤。
这比动人的情话更加暖人心。
离别前的风比平时刮得大,把她眼睛吹得红红的,泪水含在眼眶里。
翁旭霖骑着马护送齐家马车出城,送了很远很远,直到天擦黑才恋恋不舍返程回临安。
最后的临别前,两个年轻人大着胆子勇敢地拥抱在一起,传递温暖和爱意。
齐大娘子全程躲在马车里,当看不见不知情。
相比秦怀恩,翁旭霖才是她衷意的女婿人选。
出身贵胄,方可配得上她金贵无比的女儿。
况且那个秦怀恩一看就不是有心人,什么都不懂,她女儿都要去边疆了,他还稳得住,待在秦府不出来,没见他出门为齐乐安饯别。
一个愣头青,有什么好喜欢的,就太后和太上皇才把他当个宝。
在众多纷扰之际,齐大娘子还有闲工夫在心里腹诽秦怀恩,十分瞧不上这个太后硬塞过来的未来女婿。
近一个月的颠簸后,齐乐安和她的娘顺利抵达西京。
当她们看到病榻上奄奄一息的齐大将军时,热泪瞬间夺眶而出。
来这儿她们才知晓更多当时的情景,士兵们说齐大将军被抬回来的时候血肉模糊,完全看不出个人相。
十几个资深的老军医全力以赴才勉强保住了他的性命。
齐大将军不愧是铁骨铮铮的硬汉,伤重至如此无一声哀嚎叫嚷,默默抗下断骨和刀伤带来的剧烈疼痛。
齐大娘子守在病榻前,眼泪簌簌地流,这具她熟悉无比的身体一时竟不知可以摸哪里。
他哪里都有伤,没一块好肉,白布条从头裹到脚。
齐大将军用眼神安慰自己的夫人别哭,他还活着,不要担忧。
这对伉俪的深情厚义让在场见惯了生死的士兵也眼泪连连。
谁不心疼这样的好将军呢?
齐乐安忙前忙后,安顿行囊,为父亲煎药、换绷带,打理将军府的事务。
她好像一夜之间成长了,蜕变成独当一面的大姑娘。
齐向德身在床榻,心系战场。
他一恢复发声的力气,便迫不及待嘱咐齐乐安到军营里帮忙。
他的声音断断续续,十分虚弱。
齐乐安耐着性子听完,倒也把他含糊不清的吩咐听明白了。
她的父亲十分了解她,武艺高超,骑术了得,抛开女儿身不说,对军队来说是个难得的人才。
战场上不分性别,只看生死。
带着父亲的期许,齐乐安心甘情愿入了伍。
她跟在副将手下,负责练兵和训练马术。
原本士兵们瞧不大上这个养尊处优的姑娘,她才来前线能有什么真本事?
可当齐乐安上了马,大家的眼神瞬时变了。
她的骑术出神入化,边骑马边射箭都还不算什么,属基本操作。令人大开眼界的是她能侧挂骑马射箭、弯腰后射,百发百中。她还能在马背上灵活调整位置躲避飞箭。
齐乐安知无不言地向大家传授着骑马和射箭的技法,毫无保留。
有天分的士兵由她带着加深训练,组成骑兵冲锋队。
大家夸赞她不愧是将军的女儿,英姿飒爽、才智双绝。
齐乐安在琴棋书画上造诣一般,兴致缺缺。
可谈到骑马、功夫这些东西,她眼睛里都在放光,从小孜孜不倦地学习,绝不松懈。
学了十来年,自然比普通人厉害。
得到军营上下的夸赞,她亦不骄躁。要是她没把手下的兵教好,他们在战场上会死。
一想到这些,她的心沉甸甸。
她无法承受士兵远方亲人的眼泪和绝望,这些兵都是儿子、丈夫和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和依靠。
如果他们死了,世间会多出多少凄苦的老人、可怜的孩子、悲伤的妻子。
她不能,她不能有任何差错,一定要尽心尽力保证万无一失。
她的二哥齐如旋一直顶在最前线,快三个月没离开边境小镇。
五万大军驻扎在此,同境外的十万敌军对峙。
气氛肃杀,鸦声嘶哑。
此地地势独特,高山大河的天然分割致使此地易守难攻。
齐如旋率领大军鏖战苦守,来回推拉已三个回合。
他们赶不走敌军,淦人也讨不到好处,攻打不进来。
寒冬腊月之下,疾烈的风鞭挞着双方人马的内心,看谁先熬不过,丧失士气。
士气一失,便成无解的死局,只等敌人摧枯拉朽地收割。
双边都是铁骨铮铮的热血男儿,为了自己的故土和家人,秉着一口气,支撑他们的全部信念。
尽管齐如旋的军队在边境的人数上不占优,他们从没一刻想过放弃这座有三万人口的小城,众志成城。
六万只眼睛安静地看着他们,奉他们为救命天神,期望来年春天这场战事便能结束。
春天?好远的事情,有的人临终也到不了。
穼朝皇廷远在临安,同样受着战争的煎熬。
皇上很想一劳永逸,彻底解决淦朝这个忧患。
太子主动请缨,自愿走上战场,为大穼朝千秋万代的和平万死不辞。
皇上看着他勇敢聪慧的大儿子深感欣慰,这才是真正的国之栋梁,胆魄超凡的帝将风范,绝不是那等贪生怕死之辈。
皇上不吝言辞,极尽赞美太子,底下的大臣心知肚明,要是太子此次立了大功,赶走淦人,将来皇上之位非他莫属,再无异议。
既然皇上已明确表态,太子更是兴奋不已,像打了鸡血似的,恨不得明天就能打败淦朝。
他意气风发带领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西京出发。
队伍中同行的还有齐家大公子齐如凯和秦怀恩。
这段时间秦怀恩被被太后和太上皇勒令软禁在秦府,不准乱跑。
他们害怕他悄悄上边城找齐乐安,他不比上一世,没有权力也没有暗卫保护。
薛莲花和王大富担心他在外边出个好歹,被人抓去参军,劝他安心在家等齐乐安回来。
之前翁叡祺死得不明不白,死不见尸,一直是老两口的心病。
这次他们一定要保护好他,不叫这个亲如儿子的女婿出任何差池。
他们劝他,等齐大将军养好了伤,她自然就回来了。
秦怀恩找人悄悄给皇上递了奏折,执意要去。
王大宝,也就是当今皇上翁源盛见识过自己的姐夫在上一世是如何用兵如神、运筹帷幄,绝非等闲。
他重生的这一世依旧智谋过人,一看便气势不凡。要是派秦怀恩上场,兴许能延续前世不败的神话。
况且这次太子要上战场,身边没个稳妥的人跟着,皇上心里也不放心。
不顾父母亲的反对,皇上执意册封秦怀恩为军师,派他相伴太子左右。
朝中认识秦怀恩的老臣自然知晓他长得和先王爷翁叡祺如出一辙,都晓得他是翁叡祺的转世。
老臣们对皇上册封秦怀恩的决定毫无异议,表示支持。他们也希望有天神能带穼朝脱离战争的泥沼。
大军出发向北之时,所有人心里都揣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