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浓稠地泼洒在瓦岗寨的每一寸土地上。篝火明明灭灭,将那些或疲惫或激昂的面容映得影影绰绰。李密被斋上将提拔为瓦岗山二号人物后,表面上瓦岗寨依旧是同仇敌忾对抗隋军的热血营地,可私底下,却早已似平静湖面下涌动着暗流,一场关于权力与信任的风暴悄然酝酿。
李密在营帐中,烛火摇曳,将他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桌上堆满了军事地图与情报,他刚刚结束与将领们的军情商议,满脑子还是战场上的厮杀与谋略。自从加入瓦岗,他便全身心投入到对抗隋军的大业中。多次战役里,隋军的号角声、战鼓声响彻耳畔,刀光剑影中,李密凭借着过人的智慧,一次次剖析局势,提出独到见解,力挽狂澜。就拿上次石子河一役来说,隋军来势汹汹,兵力数倍于瓦岗军,众人皆慌,李密却冷静地观察地形,巧妙地安排伏兵,待隋军进入包围圈,瞬间杀得敌人丢盔弃甲,让瓦岗军转危为安。
也正因如此,不少将领对他钦佩有加。秦琼便是其中之一,他本就重英雄豪杰,李密的谋略与胆识让他折服。一日操练结束,秦琼与程咬金等将领聚在一起,谈及李密,秦琼满脸赞赏:“李将军智谋无双,每次商议军情,总能看到我们看不到的关键之处,有他在,瓦岗何愁不能壮大?我看,他才是能带领我们走向辉煌的人,不如推举他来管理瓦岗。”程咬金也点头如捣蒜:“俺老程也觉得,跟着李将军打仗,痛快!他那脑袋里不知道装了多少奇招,隋军在他面前就跟纸糊的似的。”其他将领纷纷附和,在他们眼中,李密有勇有谋,是带领瓦岗走向辉煌的不二人选。
然而,宅上的兄弟以及翟让的嫡系却忧心忡忡。翟让的营帐内,气氛压抑。亲信王儒信眉头紧皱,对翟让说道:“大哥,这李密虽说有些本事,可他毕竟是外人。瓦岗是您一手打拼出来的,凝聚着咱们这么多兄弟的心血,就这么把大权交给他,万一他心怀不轨,咱们怎么办?”翟让沉默不语,他深知李密的才能,也感激李密为瓦岗立下的功劳,但王儒信的话也不无道理。他想起创业之初,风餐露宿,与兄弟们一起在山林间躲避隋军追捕,一步步建立起瓦岗寨,这其中的艰辛只有他自己清楚。如今要将权力拱手让人,他实在难以抉择。
这些反对的声音,起初李密并未放在心上。他忙于军务,整日思考如何壮大瓦岗、对抗隋军,觉得这些流言蜚语不过是庸人自扰。每次有将领提及,他都只是一笑置之,继续专注于军事谋划,展现出一副豁达大度的模样。他时常在清晨登上山岗,望着瓦岗寨的营地,心中满是壮志豪情,想着如何带领瓦岗军推翻隋朝暴政,建立一个太平盛世。
但日子一天天过去,闲言碎语越来越多,逐渐钻进李密的耳朵,让他原本平静的内心泛起波澜。李密本就心胸狭窄,表面上和和气气,内心却极为敏感多疑。这些质疑与担忧的声音,在他听来仿佛是对自己能力和忠诚的否定,如同尖锐的刺扎在他的心头。
一日,李密处理完军务,独自在营帐中沉思。想到那些不断传来的流言,他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愤怒。他觉得自己为瓦岗尽心尽力,出生入死,却得不到众人的信任与认可。他握紧拳头,眼中闪过一丝阴狠:“我为瓦岗立下汗马功劳,他们却如此猜忌我,实在可恶!”他站起身,在营帐中来回踱步,脑海中开始盘算着如何巩固自己的地位,打压那些质疑他的声音。
他先是拉拢那些支持他的将领,私下里与他们密谈,许以重诺。对秦琼,他言辞恳切:“叔宝兄弟,你我志同道合,都是为了天下苍生。如今瓦岗内有些杂音,实在令人心寒。你我携手,定能让瓦岗更加壮大,将来推翻隋朝,共享太平。”秦琼重情重义,本就支持李密,听了这番话,更是坚定了立场。
对于翟让的嫡系,李密则开始暗中搜集他们的把柄。他买通翟让身边的小厮,探听他们的一举一动。很快,他得知王儒信私下挪用军饷,虽然数额不大,但足以成为他的把柄。李密嘴角浮起一丝冷笑,心中暗道:“看你还如何在我面前蹦跶。”
与此同时,翟让也察觉到了李密的动作。他召集亲信商议对策,王儒信急得跳脚:“大哥,不能再坐以待毙了,这李密狼子野心,咱们得先下手为强。”翟让却有些犹豫,他不想看到瓦岗内部自相残杀,可又不知如何化解这场危机。
就在双方剑拔弩张之际,一场隋军的大规模围剿悄然逼近。探马来报,隋军十万大军正向瓦岗寨进发,为首的是隋朝名将张须陀,此人作战勇猛,智谋过人,曾多次重创起义军。瓦岗寨内人心惶惶,原本的权力争斗被暂时搁置,众人都将目光投向了如何应对这场危机。李密与翟让不得不暂时放下成见,共同商讨御敌之策。但谁都清楚,这场外部的战争只是暂时掩盖了内部的矛盾,待危机解除,那隐藏在暗处的权力争斗,必将再次爆发,且更加激烈,瓦岗寨的未来,依旧笼罩在一片迷雾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