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八年的辽东大地,寒风凛冽,似要将一切都冻僵碾碎。在这片苍茫雪原之上,一支隋军正缓缓向扶余城推进。军队的旗帜在狂风中猎猎作响,“隋”字大旗尤为醒目,旗下的苏定方身披厚重的铠甲,身形挺拔如松,目光坚定地凝视着前方那座被冰雪笼罩的扶余城。此刻,他的心中既有对即将到来的战斗的期待,也有着对战争胜负的忧虑。
扶余城,乃是高句丽在东北地区的重要军事据点,城墙高大坚固,城墙上的烽火台和了望塔错落有致,戒备森严。城中粮草充足,兵强马壮,高句丽守军凭借着这易守难攻的地势,对隋军的到来毫无惧色。
苏定方率领的隋军在距离扶余城数里之外扎下了营寨。营帐内,苏定方召集麾下将领们围坐在简陋的木桌前,桌上摊开着一幅详细的扶余城军事地图。烛火摇曳,映照着众人凝重的面庞。
“诸位,扶余城乃是我军此次东征的关键节点,若能顺利拿下此城,高句丽的防线将被撕开一道大口子,我军便能长驱直入。但此城易守难攻,大家有何良策,不妨畅所欲言。”苏定方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打破了营帐内的寂静。
副将李飞率先站起身来,抱拳道:“将军,我军兵强马壮,人数众多,何不以强攻之势,一举拿下扶余城?我愿率领先锋部队,冲锋在前!”
苏定方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扶余城城高墙厚,高句丽守军又早有防备,强攻必然会让我军付出惨重的代价。我们不能盲目行动,必须想出一个更为稳妥的计策。”
营帐内一时陷入了沉默,众人都在苦苦思索着破城之策。这时,年轻的谋士赵宇站起身来,犹豫地说道:“将军,我听闻扶余城的水源主要来自城外的一条河流。我们是否可以派人截断河流,断其水源,待城内守军因缺水而人心惶惶之时,再发动攻城,或许能事半功倍。”
苏定方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的目光,说道:“此计有几分道理。但高句丽守军也并非等闲之辈,他们必定会对河流严加防守。我们要如何才能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截断水源呢?”
赵宇接着说道:“将军,我们可以趁着夜色,派出一支精锐小分队,绕道从后山的小路接近河流。后山山势险峻,高句丽守军的防守相对薄弱,我们的小分队可以利用夜色的掩护,神不知鬼不觉地到达河流上游,修建堤坝截断水流。同时,我们在正面派出一支佯攻部队,吸引守军的注意力,为小分队争取时间。”
苏定方闻言,眼中光芒大盛,重重地拍了一下桌子,说道:“好计!就这么办!”
于是,苏定方开始调兵遣将。他命令赵宇率领五百名精锐士兵组成小分队,趁着夜色绕道后山截断水源;命令李虎率领两千名士兵在正面发动佯攻。
夜幕降临,寒风愈发刺骨,仿佛要将人的骨髓都冻结。赵宇率领着小分队,小心翼翼地沿着后山的小路前行。山路崎岖难行,积雪没过了脚踝,士兵们每走一步都十分艰难。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完成任务,为大军破城创造条件。
与此同时,李飞率领的佯攻部队已经来到了扶余城的正前方。他们擂响战鼓,呐喊着冲向城门。城墙上的高句丽守军立刻发现了隋军的动向,纷纷拿起武器,准备迎战。一时间,箭矢如雨点般落下,隋军士兵们纷纷举起盾牌抵挡。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喊杀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响彻夜空。
高句丽的守城将领见隋军攻势凶猛,以为这是隋军的主力进攻,于是急忙调集城内的大部分兵力到城门处防守。而此时,赵宇率领的小分队已经成功地绕过了后山的守军,来到了河流上游。他们迅速拿出工具,开始修建堤坝。
士兵们不顾寒冷,奋力劳作。经过几个时辰的努力,一座简易的堤坝终于修建完成。随着河水被截断,流向扶余城的水流逐渐减少。
扶余城内,高句丽守军和百姓们很快发现了水源的异常。一时间,城内人心惶惶,谣言四起。守城将领意识到大事不妙,急忙派出一支骑兵部队前往河流上游查看情况。
然而,当高句丽的骑兵部队赶到河流上游时,赵宇早已率领小分队撤离了。他们只看到了那座截断河流的堤坝,却不见隋军的踪影。
苏定方得知水源已断的消息后,心中大喜。他知道,攻城的最佳时机已经到来。于是,他下令全军出击,对扶余城发起总攻。
隋军士兵们如潮水般涌向扶余城,他们架起云梯,奋勇攀登城墙。城墙上的高句丽守军虽然奋力抵抗,但由于缺水,士气低落,战斗力大打折扣。苏定方亲自率领着精锐部队,冲在最前面。他手持长枪,左冲右突,所到之处,敌军纷纷倒下。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隋军终于攻破了扶余城的城门。苏定方率领着部队冲进了城内,与高句丽守军展开了巷战。在隋军的强大攻势下,高句丽守军节节败退。
最终,苏定方成功地占领了扶余城。他站在城墙上,望着飘扬在城头的隋军旗帜,心中感慨万千。这一战,不仅为隋军的东征打开了局面,也让他在军中的威望更加崇高。但他知道,战争还远未结束,前方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他。他将继续率领着隋军,为大隋的荣耀而战,在这片异国的土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