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树还挺好找的,大多有两人合抱那么粗,生长了很多年了。
只偶尔村子里面修新房的时候,才会有人上山伐木。
所以,这里的人森林资源是真的很好,没有受到多大的破坏。
当真是人多力量大。
两个人负责一颗,只十来分钟就能砍倒一颗。
削掉不需要的侧枝树叉,再将其抬到空旷的地方垒起来。等全都砍完了,再想办法将其抬下山。
砍树虽然很累,但是抬树下山才是最累的。
众人干得挺起劲儿,这附近的林子,早已经被王大川狩猎了两个月,几乎没有什么野兽出没。
所以,眼下天气还冷,什么蛇虫鼠蚁都没有,对于干活还是挺轻松的。
众人忙乎了两个小时后,王大川数了一下,发现砍得差不多了,于是趁着大家伙儿休息的时候,把让他们建房的事情也跟着说了几句。
“眼下用你们的宅基地,换到这个山脚下来住,你们若是愿意的话,明天还来继续砍树。”
“有意愿的可以举个手,让我看看怎么规划才好。”
就算是要拆迁,那也是四十年后的事情,所以啊,他们这一次修的房子,得管个四十年才行。
不但要安全性,还要舒适性。
反正这地现在还没有人来管,此时不占着,以后想搬过来,那是真的不可能了。
机会只有这么一次,他给过他们了,能不能把握住,就看他们自己的了。
众人听到王大川的话后,面面相觑,一时间都没有出声。
过了好一会儿,狩猎队里的1号率先举起了手。
他憨厚地笑了笑说:“队长,我愿意搬下来,我家中就只有我一个人了,住哪儿都一样,我那房子都传了好几代人了,也早就烂得不行,需要重新修。”
“反正是盖新房,盖哪里都一样,自然是跟着你比较好哈!”
王大川点点头:“行,算你一个,除了一号,还有谁愿意?”
1号的话像是打开了话匣子,其他人也开始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
不一会儿,又有好几个人举起了手。
其中一人挠了挠头,有些犹豫地说:“队长,我倒是愿意,就是不知道我家那口子咋想的,我得回去跟她商量商量。”
王大川点了点头,目光扫过众人,说:“行,大家都可以回去跟家里人商量商量,毕竟这是大事儿。”
“但我也把丑话说在前头,这机会难得,错过了可就没有了。等咱们在山脚下把房子建起来,以后的日子肯定能越过越好,总有一天,你们会感谢我的。”
这时,一直没说话的一个队员,皱着眉头开了口。
“队长,我有个顾虑。咱们搬过来后,这去地里面耕作有些远啊,这可咋办?”
“虽说山下打猎方便能赚点钱,但那也不是长久之计啊,咱们是农民,还是离不开地的。”
这人的话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王大川早就料到会有人有这样的顾虑,他不慌不忙地分析起来。
“大家放心,村子里的地,咱们还是可以种的,不过,可以种离咱们比较近的地,那些远的就让给别人吧。”
“而且我也打算在这里开荒,咱们保证住在这里的每户人家,都能得了一个很大的院子。还有几亩良田。”
“另外,在山脚下再弄个养殖场,到时候所有人都可以参与进来,这也是一条谋生的路。”
听了王大川的末来规划,众人的脸上露出了思索的神情。
有人在小声嘀咕着,盘算着其中的利弊。主要还是觉得王大川想得有些理想化。
村子里面的土地可不是他们想种哪块就能种哪块的。
到时候,等到新来的大队长安排春耕任务,他们自然还得像过去那般听候安排才是。
他们并不知道,家庭承包的春天就要来了,王大川决定透露出一点政策的风声来,给大家伙儿打个强心针。
王大川从腰间摸出个皱巴巴的纸包,展开后露出半块风干的野猪肉干,喷香扑鼻的。
他扬了扬这肉,提高声调说:“下雪天围猎时,谁能想到这片林子能让大伙顿顿见荤腥?那时候你们跟着我干,现在不也尝到甜头了?”
“我还能害了你们不成?”
这话让人群泛起骚动,几个猎人下意识舔了舔嘴唇。
王大川趁热打铁,指着山下蜿蜒的溪流道:“看见那条河没?上游有块洼地,挖个水塘就能养鱼。养殖场不光能养猪,鸡、鸭、鹅都能养。咱们自己孵崽子,省下买种苗的钱。”
他从兜里掏出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数据,“我算过,一家养五十只鸡,光是鸡蛋钱就能抵上半亩地的收成。”
“实话告诉你们,我得到可靠的消息,只等春暖花开的时候,咱们就要有自己的土地了,到时候不会有什么新的大队长来了,咱们会重新选出新的村长来管理村子里面的事务。”
“我刚才所说的那些都能大干特干起来。”
“你们也别多问,这个消息也不能乱传播,只你们几个心里有数就行。”
人群里传来抽气声,都不敢再接这个话茬了。
如果是真的,那他们真的能甩开手膀子大干特干起来。
“所以,要不要搬过来,你们自己回家好好的商量,我只能给你们十天的时间,到时候,如果一旦确定,就不会再要新的成员了!”
没有办法,山脚下就那么大,谁跑得快,就归谁吧,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王大川把本子重重拍在掌心,惊飞几只停在树桩上的麻雀。
“咱们按人头分地,多劳多得。砍树剩下的枝丫晒干当柴火,树根挖出来能烧炭,一点不浪费。等开春冻土化了,我带你们去开垦,保证三个月内让每家院子里都种上菜。”
他忽然压低声音,目光扫过众人:“你们以为我为啥选这地方?上个月我往南走了二十里,瞧见镇上扒了告示,要修路。”
“等这新路一通,山货就能直接拉到镇上,孩子将来去镇上上学,能节约二十分钟的山路。”
这话像颗石子投进深潭,人群里响起此起彼伏的嚷嚷声,报名的人一时间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