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买纸张请人抄书,费用确实比买现成的便宜很多。
想到家里花六两银子买的《论语》,沈淮就后悔,“早知道姑父家有这么多书籍,我们就不去书肆买了。”
他现在用的《论语》是手抄版的,花了六两银子,还是李景舟帮忙说话才有的优惠价。
“表弟,你不会四书五经全部都买完了吧?”林致远看了看沈淮,又看了看对面的沈春兰,“娘,你没跟外公和舅舅说,我爹以前读过四书五经么?”
“哎哟,我这脑子……”沈春兰猛地拍了下脑袋,然后紧张的看着沈继业,“你们不会把四书五经都买了吧?”
“四书五经很贵的,哪能一口气买全呀。”沈继业肉疼的说,“开年的时候,在镇上书肆买了本《论语》,花了六两银子。”
“这么贵!”沈春兰声音拔高,“我们自己买纸张,请人抄录都没花到三两银子,这书肆也太黑了吧。”
沈七刀开口了,“镇上就一家书肆,价格肯定要贵些。”
不管是纸张还是笔墨,李记书肆都会卖的比县城的贵。
“娘,四书和五经本就不便宜,表弟花六两买的《论语》,肯定是通用的版本,若是名家注疏,便是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
林致远说,“爹以前用的那套,是爷爷托关了关系,才从郡城一位老进士那买来的,含金量肯定比书肆卖的强。”
“诗书传家,一书传三代,这话果真不假。”沈春兰笑着看向沈淮,“三郎,姑姑明天就请人给你抄,先前买的《论语》你先用着,等新的《论语》抄录好了,姑姑立马托人给你送去。”
“谢谢姑姑。”
吃饱喝足,大家兵分三路。
林二爷带着沈七刀和沈继业去新建的小码头看一看,顺便打听药材的行情;
沈春兰带着林氏、黄氏,还有两位侄女去东街看番邦的小玩意;林致远则是带沈淮去了县城最大的书肆,墨香斋。
书肆分上下两层。
第一层满目琳琅的都是书籍,而且类目分的清清楚楚,最显眼的位置摆放四书五经,而且每种书籍都有好几个版本。
其中《礼记》和《春秋》是最厚的,分上中下三册。
尤其是《春秋》,版本最多,有经文本身的,也有跟《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刊的。
摆在书架上的,都是名气比较大最受欢迎的版本。
“表哥,听夫子说,学完四书五经才有资格参加县试,你说我们十五岁之前,能把这些书籍学完,并且倒背如流融会贯通吗?”
直观了四书五经的厚度,沈淮发出了灵魂拷问。
“可以的。”林致远看着书架上的《周易》,“一年内学完《诗经》和《尚书》,两年内学完《礼记》《周易》《春秋》,如此算下来,十五岁便能参加县试,若是运气好,府试考到前十,便能进县学。”
沈淮愣了一下,“不是说通过院试了才能进县学的么?”
“县学的名额每年都不满,山长自然要从别处找人。”
说到这里,林致远笑着凑到沈淮的耳边,压低声音说,“我的目标就是进县学,只要进去了,便有机会得到举人的指点,通过院试的机率也更大。”
过了府试,便是童生 。
排名前十的童生,有很大机率通过院试,成为秀才。
“表哥,还有三年,你便十五了。”沈淮双眸发亮,“十五岁的秀才,整个青萍县没几个的吧?”
“哈哈,这种美事也就你敢说出来了。”林致远见沈淮天真的模样,忍不住乐道,“十五岁中秀才,我做梦都不敢想呢,还是表弟比较大胆。”
“嗐!梦想嘛,还是要有的,万一哪天就实现了呢?”沈淮语气轻松,“咸鱼做梦都想翻身,我们想一下不过分吧?”
“不过分,一点都不过分。”林致远笑嘻嘻的抓着一本诗集,“我们学完四书便开始学作诗了,夫子叫我们多看别人是怎么写的,表弟,你要不要提前熟悉熟悉?”
沈淮眨眨眼,“现在学,会不会太早了?”
“没让你现在写诗,是让你先熟悉格式,诗文看多了,不会写也会吟呀。”林致远看中了一本,“这本不错,就这本吧。”
林致远去找掌柜付款,接着带沈淮去二楼。
二楼是专门卖字画文玩的。
有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还有历届院试前十的诗稿和策论,以及历届乡试的一些真题。
沈淮看着这些,很是激动。
翻开真题册的时候,里面居然是空的。
问了林致远才知道,要花钱买了才能看到真题全貌。
而且价格还不便宜,时间越靠前价格越贵,至少得二两起步。
林致远见表弟惊呆的模样,乐不可支道,“表弟你还不知道吧,每届上榜的秀才,都会倒腾自己的诗文,能从中赚取不少纸墨钱呢。”
只要榜上有名,自会有人去找他们。
尤其是那些禀生,他们的诗文和策论,会被书肆买走,然后装订成册售卖。
对于秀才来说,既得到一笔可观的润笔费,还有机会扬名,简直两全其美。
沈淮听言,瞬间觉得自己的消息太闭塞了。
有种闭关千年,一出来已沧海桑田的感觉。
“表弟,你快过来。”
说话间,林致远看到旁边的折扇,整个人非常激动,“是不是很好看?这把,还有那把,都很符合我的审美。
等我攒够银子了,就偷偷过来买一把。”
沈淮走过去一看,是大大小小风格不一的扇子。
而林致远指着的两把折扇,扇骨雕刻着细致的图案,造型十分美观,便是沈淮对扇子没有研究,也看出做工和用料都不普通。
“表哥,这些扇子不便宜吧?”
林致远伸出一根手指。
“一两银子?”
林致远点点头,“我的月银只有二百文,加上爷爷奶奶给的零花,至少要攒四个月才能买。”
等银子攒够了,这把扇子还在么?
沈淮怀疑的同时,见表哥的眼睛一直粘着扇子看,很是喜欢的样子,不禁问道,“表哥,你还差多少银子?
要是差得不多,我可以给先给你借一点。”
“真的吗?”林致远瞬间激动,“我就差二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