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微尘笑道“你小子倒是豁达,难得看得这么开,道心着实坚毅。不过功德损耗太大,以后你画符请神,科仪作蘸,都会力不从心,原本你这些本事,已不输我和微光,现在嘛……”
说到这里,他叹了口气“哎,恐怕和刚传道入门的道童差不多了!”
我苦笑了一下,“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两位师叔倒是不用太过惋惜!”
微尘闻言,一脸认真的仔细盯着我看了几眼,一直到我心中都有点发毛,微尘才露出一丝笑容问道“你真的是这般想的?”
我认真的点点头道“我自幼拜在张九爷门下,也算袭了老君观的香火,至今二十多年,虽然不敢妄称学道有成,但也不愿妄自菲薄。
张九爷在世之时,曾谆谆告诫于我,
得失者,阴阳互化之常也。天道无常,得之若尘栖叶,失之如风过隙,强执则生妄,强舍则成殇。
圣人观万物刍狗,知荣辱同根、祸福同门 ,故不困于外物之盈缺,不惑于表象之浮沉。
修心若渊,得时守朴不矜,失时归虚不怨;行事若水,顺势而涌则成江河,退壑而潜则养太和。
终悟得失皆道痕,心若止水映万象,方见天地大圆满。因此两位师叔,不必太为长生难过!”
我话刚说完,却听得房中突然传来一声喝彩“好!好!好!张九爷不凡,长生你若真体会到这层意思,那也不差!”我连忙转头看去,说话的正是龙虎山掌教微光真人。
只见他看着我的双眼,认真的补充道“得失者,天地一气之往复也。我辈修道之人以道眼俯察,万物并作如野马尘埃,得非增益,失非亏缺,皆造化之噫气耳。
执得失为二,则心为物役;悟万象齐一,则形随道化。
圣人游乎尘垢之外,观得若鹪鹩巢林,观失若鼹鼠饮河,不滞盈虚,不惑成毁。
故曰:至人无己,得失同门,修心斋以虚室生白,行坐忘而蘧蘧然蝶梦,终与大块共俯仰,同天籁齐呼吸,得失之辩尽付秋水太虚。
长生,你能体会到这些东西,果然没有辜负我一番期望,也不枉我力排众议,要亲自给你举行延生醮!”
我闻言顿时大惊失色,差点从床上坐起来,大声推辞道“长生何德何能?小小年纪敢让师叔为我举行延生蘸?”
由不得我不吃惊,可能有很多朋友,不知道延生蘸,这里我有必要和大家解释几句。
所谓延生蘸,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有云:
延生醮乃道门玄枢,以北斗为纲、南斗为纬,借七星之炁涤荡尘秽。
昔太上垂训:“五行共禀,七政同科”,人身小天地,三魂属斗,七魄归辰,故醮仪中焚香存想,令星辉灌顶,炁贯百骸。
夫柔弱处上,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醮以清静为坛,以无为为灯,调和阴阳二炁,解二十四厄于无形。
若能澄心观妙,则北斗降真祥,南斗注长生,身如空谷纳虚,自得与道合真,寿同三光。
此蘸历来非皇家帝王,名门掌教不得受用。而且要举行长生蘸,非真人级别的道门高功主持不可,事后主持之人,折损的功德,不可以道理计,我怎敢受此大恩?
以我的身份,着实受用不起。
今日微光居然提出要为我举行长生蘸,怎不让我心惊?
我急忙再度推脱道“师叔且慢!长生蘸非常人可享,长生年幼,无论从身份还是功劳上来说,都不敢受此科仪!”
见我大声推辞,微光却彷佛早料到了一般,沉声解释道“长生蘸不可轻易使用,我又何尝不知?
只因你是我这些年来,所见的正一道门后辈之中,难得一见的天才人物!
想想一个十几岁就可以召神劾鬼,二十多岁就可以动用太上老君赦令印,请老君上身之人,将来在道门中的成就,绝对在我和微尘师兄之上,我又怎能见你夭折于此?
你既没了师长,但你我分属正一一脉,可谓同气连枝,这声师叔不是白叫的!”
微光语气沉雄,话中不容我有一丝辩驳之意,爱护晚辈的拳拳之意,着实让我心中感动。
不想这微光师叔,外表严苛,内心倒是火热无比!
不过想到他和微尘都是耄耋之年的岁数了,我着实不愿让他们为我折损功德,于是强辩道“师叔虽然有心,但这于礼不合,一来长生只是民间散道,论身份地位都没资格享用长生蘸,二来…………”
我话未说完,却被微光冷哼一声打断了“若说身份,你师承老君观,张九爷临终传你衣钵,按理你已经实打实的是老君观的掌门.
若说功劳,你出面镇压南龙龙气,保我华夏一脉根基,这还不算吗?!休要再婆婆妈妈!我知道你是担心我和微尘师兄损伤功德。”
微光双手背后,目光平和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继续说道:“长生啊,你当知道家讲求顺应自然、心怀天下。
我等身为道门中人,见后辈有难,若袖手旁观,岂不违背了道之大义?你此次为了大局损耗如此多的功德,这是你的道心使然。
如今你遭遇困境,我等为你举行延生醮,不过是顺应这因果循环,让一切回归自然的平衡。
你看那天地之间,万物皆有其运行之理,有生有灭,有得有失。
我们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得失,而忽略了背后更深层次的道。
此次我为你举行延生醮,于我而言,不过是将自身的一点功德,化作助你继续前行的力量。这是我顺应道心的选择,又何来折损之说?
再者,你有如此慧根和担当,未来必能为道门、为天下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今日助你,也是为了道门的传承和天下的太平。
你若一直拘泥于这些小节,不肯接受我的好意,反倒是着了相,被世俗的观念所束缚,这可不像一个心怀大道的修道之人所为啊。”
微光目光灼灼地看着我,那眼神中既有长辈的关爱,又有道者的深邃。我听了他这番话,心中的顾虑渐渐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