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闻言竖起大拇指道“精辟!”
我自豪的笑笑,接着道“当然,除了主龙之外,各处支龙也各有说法,而且并不是所有龙脉都是好的。
也有些风水师,按照高低贵贱,把龙脉分为进龙、福龙、退龙、病龙四种。
一般认为进龙是最佳的福地,所谓穴后相看节节高,有如天马下云霄。子承于父孙承租,世代居官挂紫袍。
可见进龙之贵,得此地,必然子孙显达,官居要职!
次一等的福龙之地,也是吉祥如意的好地,有道是福龙赖有祖宗好,左右周围辏集来。体势纵非真正结,盘桓安静亦堪裁!
如能得此地,也能开枝散叶富贵三代。
再次为退龙,只算是平常之地,不好不坏,所谓穴后一重低一重,此地须知是退龙。纵有穴情只一代,儿孙不久便贫穷。
从诗中就可看出,退龙之地,有灵也不多,福泽最多一世!
最差的乃是病龙,有道是病龙懒惰不堪言,边死边生力欠完。锄破崩残同一断,纵然成地亦孤寒。
此地最是不堪,无论明堂也好,坟茔也罢,皆不可择此地为穴,否则轻者有血光之灾,重则断子绝孙皆有可能!”
我接着补充道“不过不同的风水大家,对龙脉的分类。又各有不同,《管氏地理指蒙》中,按照山势形态,把龙脉分为九种。《勘舆漫兴》中则划分的更细,直接分为二十四种!”(在此不做列举,喜欢的朋友可留言探讨!)
老刘认真的点点头,疑惑道“那这么多种龙形,怎么才能分辨龙脉的好坏?”
我笑道,“一看势,《葬经》里面说过:龙脉中出为正势,龙脉偏行为侧势,龙脉反跳为逆势,龙脉跌落为顺势,龙脉盘桓为回势。
二看水,《地理五诀》中有言:干龙配大水,长江常伴昆仑行。支龙配小水,湘江南岭风声起。枝龙配溪涧,山村常在溪边建!所谓,山管人丁水管财,有龙有水真吉地!”
阿珍听得最是仔细,我见她一边听,一边点头,忍不住笑道“看来阿珍天赋最高,这些东西,我小时候也是听了很多遍才记下来!”
阿珍不好意思的一笑,“我只是听你说得有趣,想不到风水上的讲究,这么多,简直博大精深!”
我点头道“这倒是事实。”
老刘和阿珍都慎重的点点头,阿珍继续追问道,“那寻到了龙脉,怎么确定吉穴位置呢?”
我笑着端起茶杯,见茶有些凉了,准备起身掺点热水,阿珍一把抢过杯子,把我按在椅子中“我给你倒,你继续说!”
我只好顺势坐下,斟酌了一下,才接着说道“关于吉穴的位置,向来有一个说法,山环水抱砂水有情。
宋朝风水大家谢子敬,尤其精通查穴,其着作的《一寸金穴法》中有言:风水论穴,譬若人身取穴,其义至微。
穴法之要,必总揽龙、砂、水之法,故曰:「穴者,山水交会、阴阳融结、真气所钟也。」
论其玄机,贵乎「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济,风水乃成」。盖内气萌生者,谓穴暖而万物滋荣;外气成形者,言山川盘结而象势俱备。
生气蕴于内,形局显于外,实阴阳交感之功也。若城邑营造,基址之定,当求龙砂水重重卫护,内聚向心,环抱如城,方合藏风得水之妙。
就穴法而论,穴之选择,关键在于“内气萌生,外气成形,内外相乘,风水自成。
所谓穴不虚立,必有所倚,以龙证穴,以砂证穴,以水证穴,因形拟穴,全其天工,依其环护,务全其自然之势,期无违于环护之妙而止耳。
乃至如画工丹青妙手,须是几处浓,几处淡,彼此掩映,方成佳景。”
这段话有点生涩,老刘和阿珍都听得有点似懂非懂,我也不准备详解,毕竟我们只是交流一些常识而已,很多精髓的东西,需要自己去体会。
不过提到谢子敬,我忽然想起了他的一个典故。
于是当做谈资,也说给老刘他们听了“据说谢子敬,出生于北宋元丰三年,自幼好学,熟知天文,通晓地理。
十六岁时被请去为某大儒择地,遇到当时的风水名家洪士良。
当时洪士良已经成名数十年,对这个十六岁的晚辈非常轻视,认为其虚有其表,实则并无真才实学。
谢子敬当时年轻气盛,立即反唇相讥,认为对方倚老卖老,虚张声势。
二人互不相让之下,有人出了个主意,何不借为大儒查地的机会,以一个月为限,二人各寻一处吉穴,到时候看谁寻得的吉穴更佳,即可一分高下。
二人当即应允,各自出门查探,一月之后二人如约而返,都说找到了吉穴。
洪士良说自己在找到的吉穴里埋了一枚寸许大的铜钱,谢子敬则称,自己在找到的吉穴上插下一根尺长银针。
大儒于是立即派遣仆人到二人所说之处去挖掘,结果等仆人回来回报时,众人都大吃一惊。
原来二人所选吉穴居然是同一个地方,仆人挖开之后,发现当中果然埋有一枚铜钱,铜钱的方孔之中,端端正正插着一枚银针!
至此谢子敬轰动一方,名噪一时,终成一代风水大家!”
老刘和阿珍听完,都露出向往之色,阿珍嘴里连说“厉害!厉害!真是开了眼界了!长生,我要和你学风水!”
我见她说得认真,顿时吓了一跳,连忙摆手道“我现在都不敢说精通,哪敢教你!
况且我师父张九爷在世时,一再告诫我风水之道,易学难精,如果学艺不精,或略懂皮毛的人,最好不要轻易轻易给别人看风水,否则终究会害人害己!”
此时我不禁想起了当初张九爷对我的告诫,时光流转,伊人已逝,如今轮到我来告诫他人,真是可叹啊!
老刘和阿珍都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不过都有点沮丧。
我见他们的样子,正要出言安慰,却听身后传来一个清朗的声音“有道理!风水之学博大精深,很多人穷究一辈子,也不敢说精通。一时兴起,确实学不到东西!”
我们都大吃一惊,这才发现,刚才说得兴起,没有注意到身后多了几个人。
我连忙转头,却见花喜鹊和文丹丹,簇拥着一个老者,就站在我的身后。
老者面相清隽,穿着老式的褂衫,脚上是一双黑布鞋,背上一个黄布包,须发都已经白了。
但脸色却非常红润,皱纹很少,颇有鹤发童颜之感。
刚才说话的就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