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朱由检可怜巴巴的表情,江宁内心暗自叹息,不禁感慨:问世间情为何物,还真是一物降一物啊。
随即,他一脸正色地小声对朱由检说道:“殿下,臣之所以答应给这些土司首领安排官职,是为了给他们吃颗定心丸。
土司与朝廷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根深蒂固。
如今他们愿意交出兵权,朝廷自然得给予优待。
但这个过程急不得,必须循序渐进。
若是直接将这些土司首领提拔到高位,难保他们不会生出异心。
所以,您这个要求臣实在无法答应。
至于田良,最多也就给个知府的职位。”
听到江宁的话,朱由检无奈地叹了口气。
不过他心里明白,江宁所言句句在理,确实是自己太心急了。
随后,他强颜欢笑地对江宁说道:“二哥,你说的我都懂,是我考虑不周,太心急了。
没事,这事儿以后我不再提了,不会让你为难的。”江宁闻言,欣慰地点了点头。
随后,众人一同返回城内。
就在这时,赵率教和曹文昭忽然急匆匆地追了上来,来到江宁面前。
江宁见状,心中略有疑惑,开口问道:“老赵,老曹,你们俩这是怎么了?”
只见曹文昭和赵率教二人相视一笑,嘿嘿说道:“大人,末将在押送奢崇明返回成都的途中,在山上猎到了些野物,特意带回来给大人您尝尝鲜。”
听到二人的话,江宁微微一怔,随即笑着打趣道:“让我猜猜,你们俩该不会是打到豹子、老虎,又或是峨眉山的猴子了吧?”
赵率教和曹文昭二人赶忙摇头,笑着说道:“大人,您还是亲自去瞧瞧吧。
据当地人讲,这东西他们都不常见呢。”江宁顿时好奇心大起,便跟着曹文昭、赵率教二人朝大军方向走去。
不多时,他们来到两辆马车旁。
只见马车被黑布严严实实地罩着。
曹文昭和赵率教二人一把扯下黑布,江宁定睛一看,只见马车之上的笼子里装着的东西,瞬间愣在了当场。
只见那动物皮毛黑白相间,模样憨态可掬,江宁不禁脱口而出:“卧槽,居然是大熊猫!”
听到江宁的话,赵率教一脸疑惑,开口问道:“大人,您管这东西叫大熊猫?
可末将听本地人说,他们都称呼这东西为白熊或者太极熊,古籍当中也有相关记载。
不过‘大熊猫’这名字听起来倒也挺不错。
大人,要不今晚宰上两只,给您解解馋?”
江宁看着眼前两辆马车上的木笼,里面一共关着四只大熊猫,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只见每个笼子里都关着两只,看体型,大概四五十斤左右,显然都是未成年的大熊猫。
江宁赶忙连连摇头,说道:“这东西极其罕见,怎么能吃呢?
老赵,老曹,不是我说你们俩,你们也太不懂得珍惜了,看看这四个小家伙,模样多可爱啊。”
说着,江宁便趴在木笼之上,饶有兴致地仔细观察起来。
只见其中一只大熊猫正津津有味地啃着竹子,看到趴在木笼外边的江宁,竟伸出爪子,递过来一根竹子。
江宁见状,忍不住笑了,说道:“我牙口可没你好,咬不动这玩意儿,你自己慢慢吃。”
说完,江宁转身对曹文昭和赵率教说道:“老赵,老曹,这东西实在太稀有了,回头送到宫里,给皇上养着吧。”
听到江宁的话,曹文昭和赵率教二人赶忙点头称是。
原本他们在回来的路上,偶然发现了这四只大熊猫,便顺手捉了起来,本想着让江宁尝尝这稀罕的野味,没想到江宁竟舍不得吃。
不过送到宫里倒也没什么坏处,反正对他俩来说,也就是随手一抓的事儿。
随后,江宁安排人手,小心翼翼地将四只大熊猫运到巡抚衙门,吩咐一定要好生照料。
当天晚上,巡抚衙门内张灯结彩,大摆宴席。驻守在城外的一众士兵也都尽情享受着盛宴,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整个成都府内外沉浸在一片喜悦的氛围之中。
宴席之上,朱燮元端着酒杯,满脸笑意地与一众土司首领纷纷打起招呼,大家推杯换盏,气氛热烈。
江宁和老魏则静静地坐在一旁,此时该做的他们都已经做完了,接下来的事务便要交给朱燮元来处理了。
一众土司为了自家子弟的前程,纷纷主动与朱燮元套近乎。
看着朱燮元从容应对的模样,江宁不禁暗自点头。
能够青史留名,还与秦良玉一同参与镇压奢崇明叛乱的人,果然有真本事的。
而朱由检则跑去和田如意坐在一桌,死皮赖脸地不知在说些什么,逗得小姑娘时不时莞尔一笑。
见此情景,朱由检更加得意忘形了。
江宁见状,与老魏相视一笑,随后端起酒杯,悠然地喝了起来。
不知不觉间,江宁便有些喝高了,于是起身返回房间休息。
第二日一大清早,江宁早早地起了床,来到自己所在的院落之中,打起了太极拳。
这套太极拳还是他那便宜师傅神虚子传授给他用来强身健体的,江宁平日里闲来无事,总会练上一练。
没打一会儿,就见老魏一手悠闲地把玩着两颗核桃,笑眯眯地走了进来。
老魏好奇地问道:“江大人,您打的这是个什么拳法呀?
看起来软绵绵的。”
江宁见老魏来了,便收了招式,呼出一口浊气,笑着解释道:“这是我师傅教的太极拳,主要是用来强身健体的。”
老魏一听,顿时来了兴致,缠着江宁非要他教。
江宁无奈,只好答应等回京之后再教老魏太极拳。
不多时,李若琏带着几名锦衣卫端着早饭走进院落。
江宁见状,便拉着老魏和李若琏一同吃起早饭来。
刚吃完饭,就见巡抚朱燮元一脸笑意地来到江宁的院落之中。
朱燮元赶忙向着江宁和老魏恭敬地行了一礼,神情激动地说道:“江大人、魏公公,刚刚传来最新消息,各家土司首领让押解的触犯大明律法的土民,今日便能抵达成都府。
至于剩下那几家,还得过些时日。”
江宁闻言,点了点头,笑着说道:“既然如此,那朱大人只管按照大明律法处置便是。
这件事,本官先前和四十八家土司首领打过招呼,他们也是同意的。”
朱燮元点了点头,随后开口问道:“不知江大人对于这些土司的官职,有什么具体安排?”
江宁闻言,心中暗笑,好你个老狐狸,居然玩起投石问路这一招。
江宁笑着说道:“朱大人才是四川巡抚,不妨说说你的看法。”
朱燮元听到江宁的话,内心顿时松了一口气。
他就怕江宁脑子一热,胡乱安排官职,那样他接下来可就难办了。
随后,朱燮元一针见血地指出,土司和朝廷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根深蒂固,对于土司绝不能授予过高官职,必须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而且,绝不能让他们在自己管辖范围内担任官职,需要将他们全部打散,重新进行安排。
江宁听后,点了点头,朱燮元果然是有大才之人。
随后笑着说道:“既然如此,那就按朱大人的意思安排就行。”
朱燮元赶忙笑着说道:“多谢江大人。”
随后,朱燮元便兴致勃勃地告辞离开了。
看着朱燮元离去的背影,老魏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江宁见状,笑着说道:“魏公公,咱俩这关系,有什么话您就直说。”
随后,老魏朝着李若琏使了个眼色,李若琏立刻心领神会,带着几名锦衣卫退到小院之外,守好门户。
这时,老魏压低声音,一脸严肃地对江宁说道:“江大人,京城刚传来消息,情况有些不对劲。
那群东林书生似乎在谋划着什么,但东厂一番探查,却没找到任何证据。
越是这样,咱家心里越不踏实。”
江宁闻言,点了点头,暗道老魏的警觉性倒是提高了不少。
随后说道:“魏公公,既然这些东林书生动了歪心思,那就由着他们去折腾。
只有等他们闹出事情,咱们才能名正言顺地收拾他们。”
老魏一脸凝重地说:“江大人,咱家担心的正是这点。
要是这些东林书生搞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到时候如何收场?
您要知道,他们背后站着整个江南士绅集团。
以咱家之见,如今四川奢崇明叛乱已平,不如让秦总兵率领一部分人马前往贵州,协助贵州总兵鲁钦镇压安邦彦叛乱,咱们则趁早回京,稳住朝局。
如今咱们刚打了胜仗,回京后就把剩下的东林党人一网打尽,看还有谁敢不服。
随后再率领大军南下,将东林士绅连根铲除。”
听到老魏的话,江宁叹了口气,一脸正色地说道:“魏公公,咱们打了大胜仗,手握重兵,这是事实。
但您得明白,眼下还不能与东林士绅彻底撕破脸。
您仔细回想一下,之前在朝堂上,咱们与东林党人多次交锋,每次收拾他们都是师出有名,从不胡乱栽赃陷害,为的就是让天下人信服,咱们是朝廷官员,代表的是朝廷。
要是没有确凿证据和充分理由,就对江南士绅展开屠杀,只会引发天下大乱。
您要清楚,不管是您、我,还是皇上,以及朝堂上咱们的自己人,面对的不光是一群东林书生,而是一个存在了几百年、势力错综复杂、根深蒂固的士绅集团。
这群人一旦狗急跳墙,发起狠来,必将天下大乱。
咱们只能像温水煮青蛙、小刀割肉一样,逐步将他们消灭。
要是逼得太紧,他们一旦不顾一切,如今好不容易出现的大明中兴局面,搞不好就会毁于一旦,到那时天下四分五裂,你我可就成了大明的千古罪人。”
听到江宁的话,老魏仍不甘心地说道:“可是江大人,如今咱们大军在手,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咱家就不信他们的脖子能硬得过刀子!”
眼见老魏又要走极端路线,江宁只好耐着性子说道:“魏公公,咱们是朝廷命官,身后站着皇上,可不是土匪山大王,也不是农民起义军,能打着劫富济贫的旗号随意杀戮。
权力是公器,不是私器。
要是咱们仗着手中权力和皇上的信任,为所欲为,天下人又怎会信服?
一旦有心之人借机煽风点火,您再想想当年的‘立地皇帝’刘瑾,还有西厂汪直,他们的下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