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房俊的感慨,禄东赞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随即开口说道。
“这宫殿是我吐蕃赞普为迎娶大唐公主,特以逻些红山为基,筑白宫如雪,金阁连云。宫中设唐式暖阁、汉匠所制屏风,更辟佛堂供奉释迦金像。”
“只是可惜,哎!”
看到感慨的禄东赞,房俊笑嘻嘻的说道。
“大相可别全把锅扔到我大唐的头上,这宫殿可不仅仅是为我大唐公主所建,据我所知,你们赞普修建这座宫殿还为了迎娶尼婆罗的尺尊公主,
那红宫职中的释迦牟尼佛八岁身量的不动金刚佛等珍贵佛像就是尺尊公主带来的吧?”
“额!”
禄东赞听到房俊如此细致的说出了这些消息,他满脸尴尬的看着眼前的青年。
这些虽然不算什么机密,可这是吐蕃的一些消息,房俊怎么会知道的如此清楚?
嘿嘿!要说这件事,还真不是房俊在大堂听说的。
当年他来西藏旅游,好好攻略了一下布达拉宫的历史,因为以前的他以为布达拉宫就是单独为文成公主所建。
直到当他查了一些资料之后才发现,这布达拉宫的建造竟然还涉及到尼婆罗也就是当今的尼泊尔的尺尊公主。
所以今日倒是给了他怼这老头的依据了。
“嘿嘿!没想到二郎竟然知道的如此清楚,老夫佩服!不过这红山宫是真的预留了大唐公主的宫殿,这点可是做不了假!”
禄东赞强行解释了一句,房俊这一回倒是没有在反驳他,毕竟事实确是如此。
可房俊却知道,文成公主虽然给吐蕃带来了大量的改变,可她的一生并不美好。
所以房俊没有觉得有什么可惜,而且在他看来,如果吐蕃归唐,那他一样有能力让吐蕃变得更好,就看吐蕃愿不愿意了。
想到这里,房俊脸上露出一丝笑容,随后他把右手搭在了禄东赞的肩膀上,笑呵呵地说道。
“大相,和你商量件事如何?”
看着房俊的样子,禄东赞有些奇怪,这还是房俊第一次如此亲近他。
要知道这样的行为可是只有兄弟才会勾肩搭背,一般的关系可不会如此,房俊现在的行为,倒是引起了禄东赞的好奇。
“二郎有话可以直说!”
见到禄东赞开口,房俊也不再啰嗦,直接开口道。
“这红山宫不好听,不如叫布达拉宫如何?”
禄东赞默念了几遍房俊说出来的名字。
“布达拉宫?布达拉宫!普达拉卡!!!”
当念到第三遍的时候,禄东赞的语气忽然变成了梵语。
随着他念出这个名字,禄东赞也惊奇的看向了房俊。
“没错,普达拉卡。大相觉得如何?”
听到房俊那确认的语气,禄东赞由衷的感慨了一句。
“二郎对梵语和佛教还有这么深的了解?怪不得能说出天地尚且不全之言,老夫佩服!”
禄东赞对房俊的禅意表达了很高的敬意,他怎么也没想到房俊竟然懂这么多。
普达拉卡,梵语中表达的是观音菩萨的居住地,意为“佛教圣地”或“光明海岛”。
这个名字对于红山宫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升华,禄东赞在明白其中的含义之后,就决定无论如何都要说服松赞干布改成这个名字。
当然,这也不会太过于费力,这个名字一出,松赞干布只有欣喜的份。
“感谢二郎,布达拉宫,这个名字以后就会成为这座宫殿的名字,你放心,我一定会禀明赞普,此乃二郎的提议,想必赞普一定会赏赐于二郎!”
赏不赏赐倒无所谓,毕竟房俊又不缺那点东西,可布达拉宫这个名字却不能消失。
因为李雪雁并没有入藏,这文成公主自然也就没了,房俊还真担心布达拉宫这个名字会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那这对于后世来说可是一种损失,毕竟这个名字房俊觉得才最为贴切眼前这宏伟的建筑。
房俊抬眼看着这比后世还要壮观的宫殿,内心生出了一丝感慨。
现在的红山要更为挺拔,布达拉宫在其之上显得那么的壮观。
这都是中华之宝啊!虽然现在吐蕃和大唐是两个国家,可以后是注定要融合在一起,能保护下布达拉宫这个名字,房俊觉得非常有意义。
禄东赞是怎么都没有想到,对任何事情都没什么兴趣的房俊,竟然对他们吐蕃的宫殿如此重视。
这让禄东赞有些意外,毕竟在他看来,这红山宫,也就是布达拉宫虽然雄伟,但和长安的宫殿相比,好像也没强哪去吧?
想了半天,禄东赞都没想懂房俊的怪异之举,不过能看到房俊在吐蕃有重视的东西,禄东赞还是非常开心。
“二郎,等见完赞普,老夫亲自带你参观一下这红,不,是布达拉宫,如何?”
房俊闻言,大笑了一声道。
“当然,大相可不要吝啬,到时候定然要好好带房某参观一下才好!要是能带我参观一下地宫那就在完美不过了!”
正在前面带路的禄东赞,听到这句话之后瞬间定住了身形,他一脸震惊的转过头。
“二郎,你怎么知道地宫?”
布达拉宫的三大未解之谜,房俊能不知道吗?
其中的房间之谜和神秘地宫最为吸引人。
房间之谜说的是,对于布达拉宫的房间数量,工作人员曾多次尝试统计,但结果却大相径庭,每个人数出来的数量都不一样。
另一个传闻布达拉宫地下藏有一处珍宝之地,内藏千年来藏传佛教的珍贵宝藏。
可至今无人能寻得地宫的入口,甚至还有传闻称布达拉宫的地宫直通佛教的西方极乐世界或者是另一个世界这给布达拉宫带来了无数的神秘之感。
本来房俊只是开玩笑的说了一句,可看禄东赞的表情,怎么感觉这地宫真的存在那。
“嘿嘿!大相,这地宫真的存在?咱俩关系不错吧?你可得带我去看看!”
禄东赞看着突然如此好奇的房俊,无奈的摇了摇头。
“二郎,不是老夫不带你去,只是那里,并非是善地,那里......。”
“哎,不说也罢,说了你也不会懂!”
靠,你可老东西,话说一半死全家不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