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
这倒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然而,孙权心中亦有担忧:“他若不去,又当如何?”
毕竟,从孙权的角度上来说,乃是拿刘备为枪使。
鲁肃拱手言道:“刘备素以仁义着于四海。今庐北数万百姓困于水火,若知江东求援而皇叔拒之,岂不损其‘仁德’之名?我料他必会去之。”
而此时,虞翻又拱手进言:“然若得庐北之民,所归何处?”
鲁肃说道:“安置于江夏,为两家缓冲之地。若日后北上得合淝寿春,乃顺道归为我江东之民。以免伤及友盟和气。”
江夏经过屠城,民数大量减少。
正有空舍可置败军残民。
步骘想说:那若不得合淝寿春又当如何?
却又觉得这话说出来,太过于损江东和主公的颜面,最终还是隐忍未说。
他们并不知道,此一切都在诸葛亮的筹谋之中。
翌日,孙权果然亲入刘备临府,亲请刘备出兵相援。
对此,刘备的态度是十分为难。
此为求亲,哪有在此带兵出征之理?
在鲁肃的再三请求之下,刘备终于应允。
而后点齐江东、荆州联军五千精卒,竖起刘字大旗,以黄忠为前部、甘宁为游骑,星夜往庐江进发。
时曹军已破陈兰大军于灊山,张辽、张合正挥师追击雷绪残部,于禁率青州兵屯庐北断其粮道。
黄忠引千骑据金牛道要隘,虚设旌旗,令鼓手昼夜擂动,作疑兵之计;
甘宁领八百卫兵溯江而上,暗截败军南归水路。
曹军见山隘处似有旌旗招展,恐孙刘联军与叛军合势,张辽遂遣斥候探察,确又大军驻扎于此,乃刘备之军。
然刘备命军不与交锋,只于险处张榜安民,招纳流离百姓。
张辽亦不与刘备军为敌。
战经半月,兰雷绪不敌曹军,又不见孙权来救,只得往刘备驻军处仓惶南逃,共携六万疲兵,入金牛道。
两人经多日大战,疲惫不堪,身后于禁追兵紧逼,精骑衔尾,喊杀声震天,所过之处草木皆靡。
二人亲率死士断后,横刀立马,力战阻敌,唯求眷属得脱难之机。
然于禁之勇非二人所敌。
陈兰豁出性命高喊:“雷将军先行,我自断后!”
于禁戟枪而斥:“败军之将,尚敢垂死挣扎?此路乃尔等埋骨之所,一个也别想活着离开!”
话音未落,只见一点寒芒从余光闪过,于禁作战经验丰富,下意识用长枪一挡。
“噗!”
一股巨力袭来,再看手中长枪,竟有一支箭簇直入枪杆。
“好险!”
于禁举目远眺,但见左立 “黄” 字旌旗猎猎,右立 “诸葛” 大纛巍巍,一个须发花白,威风凛凛的老将持弓站在山头。
“二位将军勿忧!老夫立此,纵千军万马,亦无人可犯尔等分毫!”
其声音苍老,如若奔雷,于山谷回响。
而后,又取一箭瞄向于禁。
陈兰雷绪顿感心安,于禁却寒意骤起,冷汗浸透征袍。
赶忙伏低身体,却又闻风响,紧接着战马一声惨嘶,双蹄高扬。
这一箭正中马颈。
“撤兵,撤!”
没有丝毫犹豫,于禁立刻下马,夺副将之战马,率兵后撤。
另一边,张合欲绕路而袭,亦被甘宁所破,最终败退。
三人与庐北会师。
于禁欲再追击,与刘备正面交战,乃被张辽所阻:“黄忠箭术通神,百步穿杨犹余裕,又有诸葛亮诡计多端。兄若贸然追击,恐效曹纯长坂之覆辙,望慎思之。”
于禁想到当年南阳之战,心有余悸,当即罢兵。
遂引军还寿春。
刘备收编部众,共计六万,其精卒虽仅万余。
然老弱中青壮可训为屯田兵,妇孺能织能耕,皆为可用之民。
陈兰、雷绪伏地叩首,额触尘土:“某等困兽之兵,几为曹贼所噬,幸蒙明公仗义施救,此再造之恩也!自今而后,愿执鞭坠镫,效犬马之劳,纵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刘备疾步上前,双手相搀:“二位将军快快请起!天下扰攘,苍生涂炭,备志在匡扶汉室,岂忍见壮士蒙难、百姓流离?”
说到此,刘备左右相顾:“对了,梅成将军何在?”
“乃为张辽部所斩!”
刘备闻言,神色怆然:“梅将军亦是乱世豪杰,本可共襄义举,今却魂归泉壤,惜哉!然其虽殒身于战阵,亦不失壮士风骨。”
刘备实则有心将二将纳为己用,但诸葛亮给他的建议却并非如此。
当交还给吴侯,全孙刘联盟之谊,免孙权生疑;
此诚以小利换大义,稳固鼎足之势也。
刘备似有感悟,然对军师之言毫不质疑。
当即面露为难之色:“二位将军忠勇,备岂不知?!然此前应吴侯之请,来救二位将军,今若背约留将,必伤孙刘之盟。”
雷绪看了一眼陈兰,疑惑道:“既如此,吴侯何不亲来相救?”
刘备喟叹:“事有不得已,公等且谅之。”
雷绪再拜问:“某等何往?”
刘备正色道:“须归吴侯处听令。”
“这……”
二人面上皆显不悦之色,但亦不忍让刘备为难。
遂归庐江,二人私下议论,为何如此?
然而,不需要议论,众军卒私下都能猜测个八九不离十。
雷绪叹气:“莫非吴侯畏曹贼之威,怯而不救?知皇叔胆略非凡,仗义挥师,方解我等于倒悬?”
陈兰亦担忧:“若如此,孙权有朝一日为得利好,将我等献与曹操又当如何?”
“不行,还得求助皇叔。”
于是,二人又见刘备,坦言自己担忧。
未等刘备发言,却见诸葛亮笑了笑:“二位将军且安心,我主已求吴侯将二位与众民置于江夏之地,此地虽暂属吴侯,然本荆州之地,又与汉阳相邻,吴侯若作难二位将军,二位将军即可寻求汉阳守将相助,立归我荆州,如何?”
闻听此言,二将大感安心,遂拜谢离去。
待送二将离开,刘备却心生疑惑:“军师,我何时请求吴侯将二位与众民置于江夏之地?”
诸葛亮摇摇羽扇,悠然一笑:“何须主公恳请,我料吴侯自会如此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