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红缨见状,柔声问道:“夫君,你为何如此愁眉不展呢?”
周宁轻叹一声,缓缓说道:“看这天气,今年恐怕是个寒冬啊。我实在担心封地的百姓们该如何熬过这个冬天。”
唐红缨宽慰道:“夫君莫要太过担忧,林清平早有防备。他已经烧制了大量的木炭,并且让百姓们提前储备了许多干柴,相信百姓们定能安然度过这个寒冬。”
周宁听后,拍了拍自己的脑袋,懊恼道:“我怎么把这炉子和火炕的事情给忘了!每年冬天都不算太冷,我便未曾深思这个问题。”
稍作思索,周宁接着说道:“事不宜迟,我们还是尽快赶回封地吧。一来我正好有要事与林清平商议,二来恐怕过完年,我们就要与礼亲王开战了。留你们在此,我实难放心。”
唐红缨深知周宁是关心她和王蓉,非常听话,她们一同返回封地。周宁对此安排感到满意,并迅速处理好各项事务,随后率领亲卫军启程返回关外九城。
一抵达关外九城,周宁便马不停蹄地找来工部主管刘辉。他将炉子的图纸郑重地交予刘辉,并叮嘱道:“务必让工部的工匠们即刻动手打造这炉子,其他事务可暂且搁置一旁,因为此事至关重要。”
刘辉深知任务紧急,不敢有丝毫耽搁,当即拿着图纸直奔工部而去。他将图纸的意图详细地传达给工匠们,并下达命令,要求所有工匠全力以赴投入到炉子的打造工作中。
与此同时,周宁派人去请林清平前来。待林清平到后,周宁向他讲述了关于炉子的事情。
然而,当林清平听闻这炉子需要使用煤炭时,他面露忧虑之色,说道:“王爷,虽说您的方法确实能减少煤炭燃烧后产生的毒气,但要将其用于取暖,恐怕还是容易引发中毒啊。”
面对林清平的担忧,周宁表现出极大的耐心,详细解释了这炉子的设计原理和用途。然而,尽管周宁说得头头是道,林清平仍然对这炉子的安全性心存疑虑。
周宁见状,语气坚定地说道:“刘辉那边很快就能打造出这炉子,届时本王定会让你亲眼见识一下它的实际效果。”
林清平满脸好奇地看着周宁,开口问道:“王爷,这炉子究竟要卖多少钱一个呢?”
周宁微微一笑,解释道:“如今铁的成本有所下降,所以我们可以先在关外九城进行售卖。每个炉子的售价为一两银子,若是卖给北元或者其他势力,则要价十两银子一个。”
正说着,刘辉端着刚刚打造好的炉子走了进来。周宁见状,连忙起身,亲自示范如何安装这炉子。只见他动作娴熟,不一会儿,炉子便稳稳地立在了房间中央。
紧接着,周宁又将煤炭放入炉中,小心翼翼地点燃。随着火苗的跳跃,房间里的温度逐渐升高。众人静静地观察着,过了好一会儿,室内的暖意才缓缓传来,而且令人惊喜的是,大家并没有感觉到任何中毒的迹象。
林清平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置信地看着周宁,惊叹道:“王爷,如此利民的好东西,您怎么现在才想起来呢?”
周宁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坦言道:“前几年冬天还不算太冷,我也就没往这方面多想。这不,最近天气突然变冷,我才突然想起这个点子。”
周宁顿了顿,接着说道:“其实,这样的铁炉不仅可以用来取暖,还能烧水做饭呢。而且,如果再搭建一个火炕,那就更暖和了。只是冬天搭建火炕比较困难,所以我打算把图纸交给工部,让他们转交给百姓,这样大家都能受益。”
林清平感慨道:“王爷,这关外九城的百姓可真是有福啊!相比之下,大周的百姓还在受苦受累呢。”
周宁微微一笑,宽慰道:“不必担心,大周的百姓好日子也快到啦。”
果然,没过多久,这炉子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在关外九城传播开来。几乎每家每户都开始使用这种神奇的炉子,让寒冷的冬日变得温暖如春。
对于那些家境贫寒、无力购买炉子的百姓,林清平也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分期付款。这样一来,即使是最贫困的家庭,也能享受到炉子带来的温暖。
不仅如此,这股热潮还蔓延到了东水城和宁城。这两座城市的百姓同样对炉子赞不绝口,纷纷效仿关外九城的做法,以贷款的方式购买炉子。
随着炉子的广泛使用,原本不受待见的煤炭也一下子变得炙手可热起来。由于需求量大增,煤炭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给周宁带来了一笔相当可观的额外收入。
与此同时,各方势力也都注意到了关外九城的炉子所带来的巨大商机。许多贵族和富商们纷纷抢购炉子和煤炭,使得这两样东西的销量一路飙升,可谓是异常火爆。
太子周明惬意地感受着房间里的温暖,嘴角不由得泛起一抹微笑。
他悠然自得地说道:“舅舅,你说老九的脑子究竟是怎么长的呢?如此平平无奇的一个炉子,竟然都能让他大赚一笔,实在是令人惊叹啊!”
魏无忌微微一笑,轻声回应道:“太子殿下,这便是经商之道了。您可是要继承大周江山的太子,自然不必像九皇子周宁那般费心于这些琐事。”
太子周明闻言,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尽管如今的大周正处于内乱之中,但他心中却毫无担忧之意。
毕竟,他现在可是实力最为强大的一方,大周的江山迟早都会落入他的手中,任谁也无法夺走。
太子周明自信满满地说道:“荣亲王死守定西关已不足为虑,待到开春之际,孤便会派遣老九和镇东关的卢开山一同进攻礼亲王。只要能将他击败,老二周立必然会一败涂地。”
然而,魏无忌却突然插话道:“太子殿下,您是否遗忘了两个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