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贞元八年(792年)三月,权臣窦参倒台,尚书左丞赵憬、兵部侍郎陆贽继任宰相,与董晋、班宏形成了四人宰相班子。

陆贽是谋事做事的贤良,一上任就针对官员严重不足的弊端,奏请德宗下令,让各台省长官书面推荐优秀下属,并签上自己的名字以备将来褒奖问责。

德宗批准了陆贽提议,诏付有司实施。

没多久,有人对德宗说:“各司推荐的人,要么是他们的亲戚,要么是向他们行贿的,根本不是什么人才!”

德宗信以为真,给陆贽下了道密旨,告诉陆贽:“今后选任官员,卿应自己决断,不要转托各司。”

陆贽经过一番思考,上疏答复:“我朝五品以上官员,需经宰相集体商议并奏报天子批准,再以制敕形式下达命令委任,故称命官。六品以下官员,由吏部根据备选人员才行署以官职,天子只需画闻。”

“开元中期,类似起居郎、舍人、拾遗、补阙、御史这些较为重要的官职,还都是由吏部提出人选。后来李林甫专权,舍弃集休研究,废掉吏部铨选,干部选任全权由自己决断,将选任官员这一国家大政,当成了自己的私人恩德。致使天下精英如果不走通他的门路,根本无法步入仕途。”

“臣让有司举荐人才的诏令颁布以来,只有十来人被推荐上来。考察他们的资历声望与才能品行,并不逊色于其他官员,也没听说他们有任何失职渎职。然而一些小人就开始到处搬弄是非含沙射影,以致烦扰到了陛下。正事难做,由此可见!”

“请让这些造谣的人拿事实说话,是谁在受贿、收了多少,然后交付有司查验。倘若属实,按律法惩处;如果是假,对造谣的人必须从重治罪。不能让无辜的人受到怀疑,有罪的人逍遥法外。如果堂堂君子与卑鄙小人一样声名狼藉,那么谁还会去追求正义!”

“另外,宰相不过四五人而已,又怎能遍识天下人才!如果官员全由宰相任命,宰相就应四处考察寻访,那不是又把国家权柄当作了个人私器!时间一长,为害必深!”

“今天的宰相是当初的台省长官,今天的台省长官总会成长为将来的宰相。哪有做长官时无法推荐一两个僚属,当了宰相反而能选任千百官员!”

“所以人主选任贤良宰辅,宰辅选任各部长官,长官选任辅佐僚属,一级对一级负责,这样才能挑到合适的人。”

“选取人才贵在多多益善,考核业绩贵在精益求精。以前武则天欲图收揽人心,选用官员以才为先,不但人人均可举荐他人,还可毛遂自荐。然而她业绩考核极严,平庸之辈即便上位也很快会被辞退,因此后世都说她有知人之明。”

“武则天的选才方法虽然简单,却能得到真正的人才。陛下的标准定的过于严苛,往往会失去人才。”

陆贽这篇奏疏极为准确的指出了德宗在选用人才上的弊端,可惜德宗不但不听,反而追回了让各台省举荐人才的诏令不再实施。

七月份,班宏病故。班宏兼管度支,陆贽推荐湖南观察使李巽暂代度支。德宗一开始同意了,不久又改变了主意,想让司农少卿裴延龄分管。

裴延龄为人精明,爱说大话,善于奉迎拍马,曾得到过奸相卢杞的重用,前宰相窦参对他也很赏识。

陆贽认为不妥,建言道:“度支一职责任重大,需要均平天下万物价格。管的苛刻容易招来祸端,过于宽容又会滋生腐败。裴延龄是荒诞小人,让他做度支恐怕有损陛下声名。”

德宗的倔强劲儿来了就是不听,于是裴延龄顺利执掌度支,对陆贽痛恨万分。

进入夏季,河南、河北、江淮、荆襄、陈许等四十多州洪水滔天,淹死两万余人。

陆贽奏请赈济灾民,德宗不愿花这个钱,对陆贽说:“听闻各地并没受到多大损失,出钱赈灾会助长欺诈。”

陆贽正色道:“这是有人在揣摩陛下心意胡说八道,我们赈济灾民,失掉的不过是钱财,得到的却是民心!倘若不失民心,又何必忧虑钱财不足。”

德宗犹豫半天勉强同意,却又不愿给淮西拨粮,理由是他们不按时上缴贡赋。

陆贽很无奈,只得再次进言:“身为帝王,怀柔万邦靠的是恩德与道义。宁肯让人有负于我,不可让我有负于人。过去秦、晋两国世代仇敌,晋国有灾,秦穆公还出手相救。何况淮西是我大唐属地,怎可因他们大帅荒唐,而忽略掉他治下的民众!”

德宗这才派出使者,前往灾区抚慰赈济。其格局如何,可见一斑。

陆贽的劝谏方式与李泌不同,李泌时常用言辞说服德宗,而陆贽往往通过奏疏的形式,提出对某一政策的成熟看法,与李泌相比更具条理性,也更为缜密客观。

陆贽所思所想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敏感事务,需要付诸精力,更要冒一定风险。而德宗早没了刚上任时的朝气,只想多捞点钱维护住现有局面,舒舒服服的躺平享乐。因此,陆贽的提议经常被束之高阁。但在一些涉及帝国安危的大事上,德宗还是会采纳陆贽意见。

陆贽就边防粮食储备不足一事,呈交了一份奏疏,大意是:

“边防粮食欠缺,主要由于指挥体系不畅,官员调度无方两大缘由。”

“所谓指挥体系不畅,是说边防士卒不隶属于守将,守将不隶属于元帅。甚至一个小城的将领、一个旅级单位的戍卒都要指派宦官监军,且只听陛下圣令,边将无权指挥。”

“各军镇守千里河山,彼此互不统属。沿边驻防十万大军,竟不设主帅。每次遇有敌寇来犯,均由朝廷议定战法再传令军中。等到军队部署到位,敌寇早已满载而归。”

“吐蕃与我们相比,兵力不多,装备不好,然而人家进攻兵力充足有余,我们防守兵力却捉襟见肘。这是因为他们的士卒由前线将领指挥,我们的军队要受朝廷节制。他们的兵力集中在一起,我们却分散在各地。”

“所谓官员调度无方,陛下曾颁行戍卒屯田耕种、官府高价回购的政策,用以稳边利民,同时免除千里转运粮草的费用。政策刚实行时,边防军民人人欢喜。但不久之后,各地有司开始苟且行事,一味斤斤计较,克扣盘剥士卒百姓与民争利。使得这一惠民政策沦为当地豪强权贵、贪官污吏操权夺利的手段。他们强行贱价买入,待粮食欠收时再高价卖出,从中获利。”

“还有一些达官近亲在边城设置粮号,低价从戍卒手中强行收购粮食,拿到京城高价出售。更为可恨的是,他们还常用麻布充抵钱币。这些东西在冬季无法御寒,想卖也卖不出去,只能白白砸在手里一文不值。”

“上级既然对戍卒不讲信用,戍卒便也虚伪与应,导致度支高估物价,边城粮价上涨。度支将使用不当手段出售滞销货物作为功劳,边城把收购粮食的加价部分当成盈余。边城虽有巡院监督,但形同虚设。各类账目胡编烂造,有的地方统计申报的储备粮高达亿万,而实际数量却连百分之十都达不到。”

“关中用度较多,每年需从江淮运送米粮,以致有‘一斗钱运一斗米’的说法。”

“对于此事,朝堂一直有两种看法。一类人认为这是国家大事,不应计较费用。虽然转运劳苦,但却不能废止。”

“另一类人则认为每年秋收之时,只在京畿附近议价收购粮食。这样既省事,又能鼓励农耕。”

“臣以为两类说法各有利弊,需要权衡轻重。粮食不足但财力有余,应尽快将钱财兑换为粮食充实仓廪;粮食充裕但财力不足,则应暂缓运粮节制开支。”

“近几年关中连年丰收,官府粮仓溢满,足以支撑数年。今夏江淮水灾,米价上涨了近一倍,百姓多数流落他乡。关中粮价低伤害耕农利益,官府想高价回购,却苦于无钱;而江淮粮价高导致百姓无粮可吃,官府想低价把米卖给百姓,却又苦于无粮。”

“现在我们让无粮的江淮把粮运到不缺粮的关中,以不足补有余,这是不懂时务的人才会有的主张。”

“江淮一斗米价值一百五十文,运到东渭桥,运费约为两百文。这些米既糙且陈,不受京城士人待见。根据市司每月统计,江淮的米在长安一斗只能卖到三十七文,只有原价的十分之一左右。饿死了江淮的百姓,也连带着损害了关中耕农的利益。如果这么做事,岂非大错特错!”

“近几年朝廷每年从南方调运粮食一百一十万斛,在河阴仓(位于今河南荥阳)留下四十万斛,在太原仓(位于今河南三门峡)又留下三十万斛,剩下的四十万斛运到东渭桥。如今河阴仓、太原仓还存有粮食三百二十多万斛,京城各县一斗米价不过七十文。”

“请下令明年只从江淮调运粮食三十万斛,经河阴、太原两仓运至东渭桥。剩下的八十万斛粮食,委托转运使以每斗八十文的价格出售到罹患水灾的州县,用以赈济灾民。”

“以上共计收入六十四万缗,同时可节省运费六十九万缗。这些钱先由户部拨付京兆二十万缗,令他们以每斗一百文的价格,从当地各县买回东渭桥所欠米粮,增加耕农收入。”

“再拨付各边镇一百零二万六千缗,用以买回十万大军一年所需粮食。剩余的十万四千缗,作为来年购米用款。还有节余下来的运费,委托转运使用绫、绢、绵折算,全部运到长安,抵偿向户部所借款项。”

陆贽的这封奏疏,把大账、小账梳理得清清楚楚,利弊得失分析得明明白白,即便是苛察如德宗也无话可讲,痛快采纳了陆贽意见,并颁诏实施。一年后,边防粮食储备果然渐渐变的充实起来,在对抗吐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按理说像陆贽这样一心为国、专心谋事的贤良,理应受到皇帝的敬重与倚仗,成为全社会的道德楷模。但在德宗执政的这个习非成是的颠倒世界中,美德反成了授人以柄的弱点。

德宗派人告诉陆贽:“卿过于清廉谨慎,各地送来的礼物一概加以拒绝,有些不通人情,恐怕会引来猜疑。像马鞭、靴子之类的物件,只管收下就好。”

陆贽听后没有回答,立刻上了一封奏疏,说道:“身为官员,即便收受一尺布,依律也应受罚。身份低微的官员尚且如此,何况是位居高位的宰相!受贿的口子一旦打开,欲望就会越来越大,马鞭、靴子之后一定是金银珠宝。眼看着有好东西可贪,又有谁不动心!既然接受人家的财物,又怎能拒绝他们的请托!涓流不绝,溪壑成灾啊!”

“如果有的接受,有的拒绝,那么被拒绝的人一定认为所托之事不可通融。如果全不接受,那么他们也就知道不收贿赂理应如此,又怎会对我有猜疑想法!”

从这对君臣的对话可以看出,身为皇帝的德宗嫌弃自己的臣子廉洁,其格局与操守远不如作为臣子的陆贽。

俗话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德宗与陆贽在“三观”上的分歧,必然导致陆贽的边缘化。

半壁书屋推荐阅读:神探狄仁杰第四卷快进三国重生元末,朱元璋被我爆锤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通古今:我朱柏养了整个大明朝穿越成废皇子,只想苟活!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大唐逆子:登基就去玄武门!流浪在中世纪做奴隶主大唐超时空:小兕子说我是她哒!小市民的奋斗我!大梁活阎王,女帝劝我善良猎国:从一介流民开始只想安静当个小地主,结果女帝送娃上门?东方船说不要乱搞啊!我穿越过来是享福的风云1200穿越大清当王爷之香艳与权谋重生:掠夺词条,宋徽宗是我爹征服者在清朝我大概救了个王朝穿越占领突厥抓长孙无垢龙凤合鸣之盛世山河武英殿三岁无敌小皇孙刘备之子,开局武力值点满生而为王,何必加冕?走司马懿的路,让司马懿无路可走隋唐:杨广宠臣,人设莽将弃妃在上:王爷,要听话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逍遥世子爷我在隋唐当暴君谍战风云录:大宋开局领仨老婆,我在大梁搞科技三国之重振大汉带着古人们看华夏历史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混在东汉末人在魔教,女帝竟教我造反逼宫?混在皇宫假太监乱世风云之三国召唤醉僧怀素乱世枭皇:柴荣大秦之天柱崛起穿越后我在封地召唤华夏英魂开封奇案之牛周探案历朝皇帝降临从暴揍嘉靖开始摄政王的田园小娇妻穿越大乾当王爷
半壁书屋搜藏榜:战国野心家吾乃世家子最强绝世兵王晚唐驸马嫡色大明淘宝商三国:为诛董卓,入京以帝为人质水浒之我不做包子大明雍王抗战之超级小兵厦鼓风云地表最强吕布穿越大乾当王爷穷鬼的上下两千年澶渊风云录触摸真相我在三国当谪仙东朝英雄传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我的游戏通大明影综:从新川三少主开始揽人肆意称王我在隋唐种田称王靖康之变尊上秦时之七剑传人穿进语文书,从刺猹开始重生之农家小书生大周天子柴荣老子就是要战争天才纨绔我帮秦始皇争天下大唐男保姆开局被拒婚,战斗升级成战神穿越三年,你跟我说这是大唐?白衣王侯万界临时工三国之水浒点将我,大奸臣!开局绑定女帝!直播她干得漂亮三国:白粥馒头,我竟黄袍加身本世子摆烂躺平后,竟然天下无敌了!穿越了的学霸混在三国靠命亮剑:从后勤部门开始帝王惑:皇后,再嫁朕一次!军阀:签到万把巴雷特,成奉天王天才弃妃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皇明朱慈炲
半壁书屋最新小说: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大唐躺平王三藏还俗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大楚武信君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大乾风云起苍穹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寒门状元路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铜镜约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唐代秘史衣冠谋冢英烈传奇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明朝的名义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锦衣血诏道藏辑要玉符传奇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史上最强县令浴血山河笔架叉将军北宋第一狠人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万浪孤舟,沧海一粟穿越之原始之路靖康前夜:帝业重光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驸马不要脸,骚衣夜勾栏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大明辽国公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万界大暴君:开局召唤厂公雨化田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