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和德川家康、丰臣秀吉都在紧张的准备当中,本多忠胜的指挥下的,大队倭军开始从各处渡河,准备包围官军的营垒,而原本还需要两天十余万倭军才能够完全渡河并且做好临战的准备,但是一见事情的发生使得德川家康等人不得不提前行动了。
走海路而来的吴惟忠部抵达了小田原城,官军援军的抵达使得德川家康慌了阵脚,他们并不知道这些官军是安东都护府的兵,他们还以为这是从大明本土调来的援军,这使得德川家康和丰臣秀吉极为紧张,两人商量了之后认为,必须马上发动进攻,否则话官军的援军会陆陆续续的赶来,这样会使得官军和倭军的力量对比向着对官军有利的的方向发生变化。
所以他们两人经过商量之后,决定提前动手,他们立即命令本多忠胜发动进攻,务必要重创甚至了歼灭官军,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想的很清楚,必须首先使得大明朝廷认识到想要征服倭国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然后再和大明朝廷谈判的话,也许会有成效,所以这一仗就是极为关键的。
本多忠胜在得到消息之后当机立断,率领已经渡河的七万余倭军准假进攻徐渭的营垒,同时剩余的两万余倭军直接从大明营垒的正面渡河,以吸引官军的注意力,面对倭军的动向,徐渭洞若观火,对丹羽长秀说道:“先生以为,本多忠胜是何等样的将领的?”
丹羽长秀还是认为本多忠胜算是倭国现在的第一悍将,但是徐渭却说道:“勇则勇矣,惜乎无谋!”
徐渭这些日子并没有闲着,在围绕的自己的营垒,徐渭命令官军按照各种火器的射程挖掘了壕沟,以此作为官军的射击标志物,同时在晚上偷偷的通过水师转运物资,丰臣秀吉并不知道官军的简易码头已经可以使用的,为了麻痹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官军都是在晚上转运物资,主要将水师战舰的重炮转移到陆地上,提供给官军使用,这次为了快速抵达小田原城。
徐渭没有携带大量的火炮,即便是官军随军携带的也多是三、四斤轻型火炮和佛郎机,这也是德川家康敢于挑事的底气所在,他们两人认为官军远道而来,并没有携带重炮,而官军的骑兵部队被牵制在京都,官军对倭军优势最大的两个兵种都不在,对于倭军来说是极为有利的,虽然官军的火铳犀利,但是倭军毕竟有人数优势再次,而且倭军中也有不少的火铳,还是有和官军的一战之力的。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通过水师,徐渭已经转运了不少的六斤火炮,还有相当数量的开花弹,现在正等着倭军上来了,倭军人数虽多,但是官军的营寨并未采取大明常用的梅花阵扎营,因为这样会使得火器的射界有死角,而是一个大营垒。
官军在营垒之外掘壕驻守,同时用挖出来的泥土垒砌简易的夯土墙作为掩蔽物,同时便于发扬火力,这三道壕沟都深达半丈以上,而且宽达五尺以上,即便对于大明官军的士卒来说,要向跳过或者说是攀爬都不是很方便,对于身材更加矮小的倭军士卒来说,就更加难以跨越了。
而在这三道壕沟之上,官军留出了四条道路,但是这里也是官军重点设防的地方,官军的大量火器都部署在这里,想要迎着这些火器冲上前去,不付出巨大的伤亡是不可能的,所以当本多忠胜率兵赶来之后,看到官军这样布阵,也是有些头皮发麻,官军虽然没有主动出击,但是官军在营垒之中,就更加麻烦了。
作为久经战阵的大将,本多忠胜这点见识还是有的,对于这种营垒,最好的办法其实是长期围困,逼迫官军主动出战才是最好的选择,但是现在时间并不站在倭军这一边,尤其是吴惟忠率领官军抵达小田原城之后,守军士气大振,现在正在摩拳擦掌,准备出城破围,这就使得德川家康和丰臣秀吉更加急迫,他们命令本多忠胜尽快结束战斗。
本多忠胜值得长叹一声,指挥倭军在整顿之后准备进攻官军的营垒,倭国军队的军阵一般由大名本阵和若干独立军团组成。本阵成员包括总大将、副将、军师、佑笔(执笔)、军奉行(管辖其下的旗奉行、弓奉行、枪奉行、小荷驮奉行、兵粮奉行)、军目付、使番、物见番头。此外还包括马回、小姓、药师、祈祷僧等保障人员。独立军团一般包含侍大将、枪大将、铁炮大将、足轻大将、弓大将以及其下的兵吏、兵丁组成,独立军团中的各个作战分队之间也有使番负责联络。
这次本多忠胜作为德川-丰臣联军的总大将,统帅德川家康和丰臣秀吉联军,见倭军拉开了阵势,徐渭和丹羽长秀也登上望楼,查看倭军的阵势,熟悉倭军的丹羽长秀为徐渭解释倭军的构成,丹羽长秀说道:“经略,这次统兵的大将确是本多忠胜,那是本多忠胜的马印。”
所谓马印,就是倭国各大名、大家、武士的专属旗帜,在战场上,武将为了夸示敌我的识别和自己的存在,常会使用特别的专属记号的旗帜。而本多忠胜的马印也很奇特,上面是一个钟馗的画像,很好辨认,这也是本多忠胜外号的由来,本多忠胜的外号是“鬼之平八”,就是从他的马印中来的。
除了主将本多忠胜之外,还有一些精锐部队,丹羽长秀也都为徐渭指出来的,比如身着黄色母衣的骑兵,就是丰臣秀吉麾下的精锐黄母衣众,织田家在还没扩张到美浓之前的时候信长麾下有两支母衣,分别是黑母衣众和赤母衣众,后来丰臣秀吉效仿先代主公也设立了一支母衣众,因为身穿金黄色的衣服所以被称为黄母衣众。这是丰臣秀吉麾下的精锐,由福岛正则和加藤清正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