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在宣大山西等地的大动作自然是瞒不过蒙古人的眼线,虽然俺答现在已经老迈,不怎么管部落里的事情了,但是这样的大事,三娘子肯定是要向养病中的俺答报告的,毕竟俺答和大明打了一辈子的交道,经验是十分丰富的。
俺答在听了大明最近的动态之后,是十分忧虑的,他对三娘子说道:“看来大明这个小皇帝还是在防备我们的啊。”
俺答很清楚朱载坖做这些事情的目的,打击走私,就是要断绝蒙古人获取大明禁榷物资的道路,俺答很清楚,大明即便是和蒙古通贡,但是对于和蒙古通贡的货物种类和数量都是予以严格限制的,大明对于和蒙古通贡,只允许蒙古用牛羊马匹交换大明的布匹、瓷器等物,对于铁器一直是严格禁榷的,茶叶、药品也是被大明严格限制的。
之前蒙古还能够通过这些走私商人获得一些铁器,俺答的意思就是积攒力量,等待时机,现在大明势大,蒙古不是大明的对手,但是马芳等名将已经老去了,俺答不相信,大明的运气就能够一直这么好,马芳死了还能有名将,但是现在看来,大明这个小皇帝,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朱载坖这次之所以要严厉打击这些走私商人,就是打击蒙古人获取禁榷物资的渠道,而且朱载坖还在宣大三镇实行军事改革,俺答作为打老了仗的人,当然知道朱载坖想要做什么,这三镇官军,日后就是为土默特准备的,朱载坖的心可是比他老爹大多了,嘉靖想的只是把蒙古人挡在边墙之外,而朱载坖明显是要远出塞北啊。
俺答对三娘子说道:“大明这位皇帝,精明强干,而且所图不小,千万不可主动和大明起冲突。”
三娘子则是十分忧虑,她很清楚现在她之所以能够稳住土默特的局势,是因为俺答还活着,一旦俺答去世,黄台吉等人是绝对不甘心的,所以俺答在时,她并不担心,但是一旦俺答去世,恐怕土默特就会大乱,一旦到了那个时候,大明怎么可能放过这么好的的机会,不介入此事的。
三娘子的忧虑,俺答当然也是很清楚的,但是这些都是他的身后之事,俺答虽然已经决定让不他失礼继承汗位,但是对于黄台吉也不好太过打压,俺答一直希望的是调停不他失礼、把汉那吉和黄台吉的关系,使得他身后土默特能够稳定,表面这三人也看起来能够和睦相处,黄台吉守着自己的住牧地,不他失礼准备继承汗位,把汉那吉执掌贡市,三方算是达成了一种平衡,但是这个平衡的维持,是以俺答活着作为保障的,一旦俺答去世,恐怕就很难维持了,这点俺答也很清楚,不过他现在已经管不了这么多了。
宣府口外,黄台吉住牧地,大明突然整顿互市,对于黄台吉来说是极为不利的,黄台吉一直通过走私贸易暗地里储备铁料、药品等大明禁榷的物资,但是现在这条道路被大明给堵死了,而且官军还在大同等处增加互市,严厉打击宣府的走私,使得黄台吉很难受。
因为大明的政策,大量的客商转往大同而去,使得张家口的互市萎缩,黄台吉能够获取的物资更加减少了,黄台吉为此质问主管互市的把汉那吉,把汉那吉的回复很简单,在哪里开设互市是大明的决定,不服你可以直接给大明皇帝上疏嘛!
黄台吉当然不会触这个霉头的,只能把这口气给忍了下去,而大明内部现在也在调整当中,张居正的父亲去世,照例应当守制,这次老张想赖着不走可就没有这么好的事情了,张居正依照惯例向朱载坖请求守制,朱载坖虽然予以批准,但是要求张居正将自己对于新政的看法条陈上疏。
同时,朱载坖也重新审视这个守制制度了,所谓守制,就是父母或祖父母去世后,儿子或长孙需在家守孝27个月,期间不得婚嫁、应考、上任,现任官员需离任。这是孝道的体现,朱载坖即便是皇帝,也不敢去轻易动这个制度,毕竟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忠孝是大明对于官员的要求。
但是朱载坖认为,这个制度显然是有缺陷了,对于部堂、阁老级的官员来说,他们的政治生命本就有限,以守制就是二十七个月,还有路上的时间,很多大员都没有再起复的机会了,而且朝廷正是用人之际,夺请起复又为人所诟病,朱载坖认为,对于守制的官员,朝廷要给予优待。
同时,这些离任的辅臣和部堂大员,他们虽然离任,但是仍然可以为大明出力嘛。
朱载坖下令,组建顾问咨询会议,致仕和守制的重臣都加入顾问咨询会议,朱载坖任命在京师养病的前首辅,中极殿大学士高拱为顾问咨询大臣会议掌印,致仕前首辅徐阶、守制次辅张居正、原文华殿大学士严讷、原兵部尚书霍冀、原提督海关事务兵部左侍郎兼户部左侍郎胡宗宪、原户部尚书马森、原户部尚书刘体乾等致仕、守制的阁部重臣,都被任命为顾问咨询大臣。
朱载坖和内阁商量之后,对于朝廷大事,无论是在京师还是在地方的顾问咨询大臣,都可以向朱载坖上密疏言事,对于朝廷的大政方针,朱载坖也会派遣锦衣亲军向这些顾问咨询大臣们征求意见,他们可以通过奏疏影响朱载坖的决策,有关重要的人事任命、和战大事等,朱载坖也要征求顾问咨询大臣们。
说白了,就是朱载坖将内阁制度化了之后,为了避免内阁权力过重,利用在野重臣来制衡在朝的阁部重臣,让他们发挥余热,即便是在阁臣斗争中失败的人,朱载坖仍旧可以将其安置在顾问咨询会议中,发挥其政治影响力,对在任的内阁辅臣,构成制约,在朝和在野的力量都要平衡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