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彦闻言眼睛一瞪,本想用自己军统站长的身份发飙,但一想到此处是龙云的地盘,也只能强行忍下这口气,黑着脸走了进去。
他换好衣服,走进了雾气缭绕的公共温泉区,只一眼,便看到了正靠在池边,悠闲泡着澡的贺远。
而贺远的身边,还坐着另一个人。
而当曹彦凑过去,看清那人的模样后,却猛的瞪大了眼睛,当场愣在了原地。
因为那人……
竟然是龙三!
贺远为何会邀请龙三到这里来?
难道,这人不应该是自己等人如今最大的敌人吗?!
而就在这时,池子里的贺远也看到了他,笑着抬手打了个招呼。
“曹站长,来,请进来一起泡吧。”
龙三听到这话,也转过了头。
当看到来人是曹彦时,他的眉头立刻紧紧皱起,脸上露出一丝毫不掩饰的不悦。
“没想到,贺先生你邀请来一起泡温泉的,竟然会是曹站长。”
“呵呵,还不止如此呢。”
贺远则是笑着摆了摆手,脸上没有丝毫的尴尬。
“之前大家闹了一些小摩擦,我看现在正好一起洗个澡,放松一下,也算是个化解恩怨的好场合嘛。”
说着话,他主动朝着旁边挪了点位置,拍了拍自己与龙三中间的空当,示意曹彦坐过来。
曹彦的嘴角抽搐了一下,虽然心中百般不愿,但也只能硬着头皮走了过去,小心翼翼地在二人中间坐下。
“哎呀,你看我这个记性,果然是不行了。”
贺远一拍脑门,随即转头看向龙三,装出一副刚想起来的模样。
“三公子,咱们刚才聊到哪里了?”
龙三冷着脸,没好气地回答道:“刚才贺先生你说,你两天后就要离开昆明了,想在临走之前,为我们昆明的老百姓,做一点善事。”
听到这话的曹彦,眉头顿时猛地一皱。
果然,这贺远肚子里没憋什么好屁啊,这压根不是什么给自己谈发财生意的场合!
曹彦的内心虽然很不满,但人都已经到这里了,也不好再甩手离开。
他只能强行挤出一个笑容,顺着贺远的话问道:“那贺先生,您打算给咱们昆明的老百姓做些什么好事呢?”
“呵呵,做好事,当然不能是一锤子买卖。”
贺远笑着摇了摇头。
“像我之前那样直接给他们发钱,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关键的,是要给他们找到一份可以持久的营生。”
说着话,他便从池边的一个小包里,拿出了两块拳头大小的石头,分别递给了二人。
龙三接过来,随意地在手里把玩了一番,脸上立刻露出了几分疑惑。
“就这?不就是两块普通的石头么?有什么值得看的?”
然而,一旁的曹彦在仔细端详了片刻后,眉头却是猛地一皱。
“不对,这不是普通的石头。”
“这是矿石!看这成色和纹路,应当是品质相当不错的铁矿石和铜矿石!”
说完,他不由得挺了挺胸,脸上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骄傲。
“我好歹,也是早稻田大学地质专业毕业的。”
“啪!”贺远笑着拍了一下手。
“曹站长说得不错!这两块石头,都是我从昆明郊外一处废弃的矿坑里发现的,品位和含量都很不错。”
“这就证明,那矿坑的深处还有着大量的矿藏,在等待着我们去挖掘!”
龙三听到这里,立刻挑起了眉毛,脸上露出一抹冰冷的笑容。
“呵呵,贺专员啊,你该不会是想在昆明附近重新开矿吧?”
“那我劝你,还是趁早打消这个主意!”
“何出此言?”贺远挑眉反问。
“哼!”龙三冷漠的哼了一声。
“昆明附近不仅有铜矿和铁矿,就连煤矿和磷矿也有不少,这一点我比你更早知道!”
“我们之所以不继续挖掘,就是因为这些矿产,和那些英国人的纠纷实在是太深了!”
“我们如果要挖,就必须得分给他们一大块利益!”
他的目光扫过贺远,语气中充满了不屑与讥讽。
“你不会不知道,那些英国人能有多大的胃口吧?”
“呵呵,这个我当然知道。”
贺远笑着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钦佩。
“想当初,英国人几乎控制着整个云南的经济命脉和矿产资源,全都是靠三公子您父亲龙司令的一番铁血打拼,才能把大部分的地盘都给夺了回来。”
“但因为如今的国际局势,我们还没法跟他们彻底闹掰,所以很多事情,就比如这矿产的归属,也就只能暂时搁置了。”
龙三听到这番话,脸上那不耐烦的神情才稍稍缓和了一些,但还是冷着脸点了点头。
“那你还说这些干什么?”
“三公子你先别急,我的话还没说完。”
贺远笑着一抬手,目光也随之变得锐利起来。
“以你父亲在云南的实力,就算是真的硬要开采这些矿,英国人恐怕也该是没办法阻拦的吧?”
“你们之所以不挖掘,真正的原因,我猜……是出海口被日本人死死地把守着,而这唯一的陆路运输口岸,又被英国人所掌控。”
“这些东西就算挖出来,也没办法顺利地运输出去,对吗?”
“毕竟,如今的武汉和汉阳钢铁厂,可都已经被日寇给侵占了。”
龙三闻言,冷漠地点了点头。
“就算这样又如何呢?除非,你能原地变出来几座国外才有的那种大型高炉。”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不屑与轻蔑。
“不然的话,这些矿石挖出来,也终究只是些没用的废石头,根本派不上任何用场!”
然而,贺远听到这话,却是笑着摇了摇头。
他看着龙三那张写满了傲慢的脸,缓缓开口,一字一句道:“如果我……真有办法,能弄出来几座大型高炉呢?”
贺远这番话一说出口,曹彦和龙三皆是当场一愣。
大型高炉!
那可是对技术和材料都有着极高要求的国之重器!
如今整个华夏,所有能够大规模炼制钢铁的高炉,几乎全都是当年由日本人在东四省投资建造的。
而唯一一处现在还归华夏所有的高炉,也因为战乱被迫从汉口拆解搬迁至重庆,想要复产至今都还遥遥无望!